
專業人士、經理和執行員專責小組在報告書中提出的九個建議,包括:促進職場公平、為非自願離職者提供失業援助金和確保中年白領獲得更多受聘機會,以及幫助白領提升技能和爭取擢升機會。
全國職工總會和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設立的專責小組建議設立一套全國支援框架,為丟了飯碗的員工提供失業援助金等援助,並幫助他們重返職場。
去年10月成立的專業人士、經理和執行員(PME)專責小組前天(10月21日)發表報告書,就如何加強對白領的援助提出九個建議,包括:促進職場公平、為非自願離職者提供失業援助金和福利、確保中年白領獲得更多受聘機會,以及幫助白領提升技能和爭取擢升機會。
過去一年,專責小組通過在線調查和專題小組討論,聽取超過1萬名員工和商界領袖的意見後,發現白領員工整體上比較擔心失業問題,也認為他們在與工作相關的培訓方面需要更多幫助。
昨天提出的支援框架除了為失業者提供援助金作為輔助收入之外,也希望為工會會員和處於弱勢的年長員工提供另一層保障。不過,小組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共同領導小組的職總助理秘書長鄭德源指出,這項建議有待深入研究,包括援助金什麼時候開始發放、金額多少,以及期限。他也說,失業援助不限於援助金,也可包括配套的扶助措施,例如幫助人們重返職場。
若無政府支持 失業保險不可行
小組今年4月曾委託調查機構進行調查。受訪500人當中,有58%認為失業補助每月不須要超過2000元,而且有八成認為,他們在六個月之內就能找到新的工作。
在考慮這項建議時,小組曾向職總英康諮詢推出失業保險的可行性,但所得結論是,類似保險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保費將是員工負擔不起的,也難以為繼。
小組另一名共同領導人、雇聯執行理事長沈錦源也提醒,失業援助的主要用意是鼓勵白領儘快重回職場,不能因為有了援助金而放慢求職的腳步。
為了促進職場公平,小組建議提升人事服務水平,包括要求雇有超過200名員工的企業,應至少有一人獲得人力資源專才學會認證;為中小企業推出共享人事服務,以及懲罰行為惡劣的企業。
至於這些建議預計什麼時候落實,職總秘書長黃志明說,專責小組的主要職責並不是制定政策,而是如實反饋民間關切點,其中一部分建議需要政府或者勞資政三方的深入研究才能定案。「我希望12個月之後,也就是2022年,這些建議的落實情況能夠更明朗。」
他也強調,一些不需要政府投入,只要職總和雇聯雙方就能推動的舉措,應該會直接落實。當中包括和雇聯攜手擴大現有的就業保障聯盟(Job Security Council),改善本地就業前景和為新加坡人創造更好的工作機會。
黃志明說:「這些我們會直接去做,九個建議不必同時間落實。」
雇聯會長葉進國也說,為本地白領提供支援,提升就業能力,能夠幫助僱主滿足人力和技能需求。他認為,小組的建議不只是幫助本地白領在勞動市場上有效而且公平地競爭,也讓他們有機會開發深層技能以及獲得海外經驗,以便在未來接手區域和全球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