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鏡頭鼓勵國人分享他們對新常態的觀察、認知和感悟,由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以及《聯合早報》聯辦的「我的新加坡新常態」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於7月2日,晚上7點30分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舉行。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先生作為活動主賓主持頒獎典禮。當晚的典禮也在宗鄉總會的官方面簿上同步直播,讓公眾有機會觀賞現場的頒獎禮。
今年是主辦單位第四度攜手舉辦微電影大賽,主題為「我的新加坡新常態」,參賽作品共有122件,創歷屆新高,其中有12個作品脫穎而出,榮獲公開組、學生組和個別獎項。當中也有6部微電影作品出自友族同胞,除了華語和英語,還有作品以方言和旁遮普語(Punjabi Language)呈現。

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先生在「我的新加坡新常態」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致辭上提到,微電影大賽能及時提醒我們如何在這個極具挑戰的大環境中倖存並繼續蓬勃發展
宗鄉總會青年委員會主任暨「我的新加坡新常態」微電影大賽聯合主席周兆呈博士在致辭時說:「以『新常態』為主題,是希望民眾在這艱難的時期里,創作或發掘暖心的故事,給社會注入暖流。相信在製作的過程中,參賽者們對新加坡和新常態都有不同的領悟。」

「雙料得主」《晴天的顏色》榮獲學生組以及網絡人氣獎的金獎。右為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總裁劉思偉先生

Krithickga Judith Shankar製作的《When Covid Strikes》獲得了學生組的銀獎。該製作團隊由各族人士組成,呼應了賽事的多元文化精神。左為宗鄉總會青年委員會主任暨「我的新加坡新常態」微電影大賽聯合主席周兆呈博士
本屆的比賽也出現了兩組「雙料得主」。公開組金獎由蔡紹渠執導的《在家擔心》成功奪下,飾演男主的楊時愷也憑著精湛的演技榮獲「最佳演員獎」。學生組的金獎則頒發給張啟明所製作的《晴天的顏色》,其作品也榮獲了網絡人氣金獎。

《在家擔心》男主楊時愷憑著精湛的演技榮獲「最佳演員獎」
開放給公眾提名的「年度新加坡網絡短片」則由音樂短片《這個那個》(The Caifan Song) 奪得。這首歌憑著輕鬆幽默的歌詞又富有市井色彩的內容,吸引了許多人上網點擊觀看。在個別獎項方面,李嘉憑《回家》獲得「最佳導演獎」,影片《新距離》則奪下「最佳創意獎」。

李嘉憑《回家》獲得「最佳導演獎」

音樂短片《這個那個》奪得「年度新加坡網絡短片」獎,右為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吳新迪先生

「我的新加坡新常態」微電影大賽獲獎者與主賓以及主辦單位的大合照!

點擊掃描二維碼觀看「我的新加坡新常態」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

點擊掃描二維碼觀看所有作品
獲獎名單
公開組
金獎:《在家擔心》
銀獎:《父親》
銅獎:《海枯石爛》
學生組
金獎:《晴天的顏色》
銀獎:《When Covid Strikes》
銅獎:《荷蘭》
最佳創意獎
《新距離》
最佳演員獎
楊時愷《在家擔心》
最佳導演獎
李嘉《回家》
網絡人氣獎
金獎:《晴天的顏色》
銀獎:《八哥與雙胞胎姐妹》
銅獎:《我的『新』加坡》
年度新加坡網絡短片提名作品
《這個那個》(The Caifan Song) / Annette Lee & Benjamin Kheng
宗鄉總會也於當天下午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六樓的「創意室」舉辦了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先生也擔任了頒獎典禮的主賓。設立這份獎項是為了表彰在宗鄉總會盡心盡力的理事們,共有16名宗鄉總會理事獲得長期服務獎。
獲獎的理事有:方百成(35年)、陳興庭(25年)、陳篤漢(21年)、李秉萱(19年)、李偉聰(17年)、鄭桂發(15年)、鐘聲堅(11年)、潘家海(11年)、白毅柏(11年)、尹崇明(11年)、周兆呈(11年)、柯木林(11年)、杜志強(11年)、蔡紀典(11年)、蔡成宗(11年)、洪寶興(10年),其中三名獲獎的理事,即陳篤漢先生、鐘聲堅先生以及洪寶興先生缺席當天的頒獎典禮。

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先生(中)連同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主席暨宗鄉總會名譽會長蔡天寶先生(右三)、宗鄉總會會長蔡其生先生(左三)與獲得長期服務獎的理事們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