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5人投資40萬,合股開西餐廳,豈料半年後突關門,不滿運營的老闆交代不清,報警追究。
其中一名股東王女士(62歲)聯繫《新明日報》講述自身經歷。

王女士出示報案記錄並向記者講述投資經過。
她去年通過一名相識的發展商介紹,得知有人要在橋南路一個店屋單位經營西餐廳和會所,之後決定入股大約6萬元。
據王女士所知,另有4名投資者入股,5人共投入了約40萬元。
她說:「生意去年6月開始營業,首三個月不清楚盈虧細節, 9月向負責打理的董事追問,對方隔月才給出了一份帳目表。」
根據這份從3月至9月的盈虧報表,董事帳戶負債40多萬元。
王女士解釋,換言之,5名股東投入的錢,短時間內就虧了。
她提出質疑,指上述的報表列出「廣告費」、「租金」、「交通費」等開銷,卻沒詳細說明每一項開銷細節,比如花在什麼地方,也沒收據證明。
「之後甚至有供應商以及前職員找上股東追討欠債,但我們對這些開銷也不甚明了。」
記者也嘗試聯繫其他的投資者,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商人也認為,負責董事應公開詳細帳目。他覺得董事在經營和處理此事上有欠穩妥。
王女士日前就此事到警局報警。警方受詢時證實接獲報案。
餐廳此前聘請的4名廚房員工,但在2022年12月12日突被告知隔天不用來開工了,餐廳隨即也關門停業。
此前在餐廳擔任主廚的黃先生(31歲)告訴記者,突然被解僱,12月份的首12天薪水也沒收到。
「大約20天的假期,我照常工作,也沒獲補償。遭提前解僱,也沒有一個月薪水的賠償。」
黃先生說,4名廚房員工被拖欠的薪水共約2萬元。他們向有關當局反映情況,最後經調解和裁決獲得相當於兩周薪水的遣散費。
《新明日報》記者聯繫上公司董事王衍傑(31歲),他受訪時堅稱,無意隱瞞帳目。
「如果股東不接受帳目,更穩妥的方法就是由他們安排會計或審核師核實。」
他坦承,因生意不順利等原因得暫時停業,無法及時支付部分員工的遣散費。
「經當局介入後,雙方已通過正式途徑達成協議。」
至於為何生意會走下坡,王衍傑說因自己初次嘗試會員制的經營模式,但發現坊間的接受度不高。
「之後會作出調整,並請有經驗的人協助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