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在新加坡,你開始規劃你的退休養老生活了嗎?除了退休後有限的公積金外,你有沒有為退休多預備一些資金呢?可以預見到,未來人的壽命會越來越長,這當然是好事兒,不過換一個角度看,壽命越長,意味著更長的退休時間,也意味著更多的開銷。 以平均90歲的壽命計算,對一個人來說,0-22歲是成長階段,沒有收入,60-90歲是退休階段,同樣沒有收入,那麼真正可以做事賺錢的時間,也不過35年左右,而在這35年里,既要應付每日的家庭和生活開銷,又要為退休後的30年積攢養老資金,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

如果你正處在30-40歲年齡段,那麼你是否認真思考過下面4個問題:
如果現在收入不高,接下來的退休生活,該如何保障?
如果現在突然失業,沒有了收入,那麼接下來該如何生活?
如果突然出現一場重病,那麼相關的治療和康復費用,是否有了預備?是否會成為家人的負擔?
如有發生極端情況,如果活不到60歲,又該怎麼辦?之後家人和孩子的生活該如何保障?

上面這些,其實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不管你現在是30歲,還是40歲,除了享受當下之外,也需要為自己的退休做好預備,同時也需要為家人和孩子做好預備。
然而,要實現上面的目標,僅僅靠每月固定的薪水等主動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十分有必要通過理財的方式,憑藉長期的複利效應,讓手中的財富增值,不斷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這才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