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大多送餐員無足夠儲蓄 對是否繳公積金兩極化態度

調查顯示,本地七成的送餐員在高收入和高社會保障之間,選擇高收入,他們大多沒有足夠的儲蓄,對於是否繳納公積金也出現兩極化態度。 記者謝詩盈報道。
調查顯示,本地七成的送餐員在高收入和高社會保障之間,選擇高收入,他們大多沒有足夠的儲蓄,對於是否繳納公積金也出現兩極化的態度。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對本地1000名送餐員進行的調查顯示,本地大多送餐員的收入少過2000元,只有大約3.2%的送餐員每個月能賺取超過5000元。這些送餐員當中,大約半數從事全職的送餐工作。
調查發現,大多送餐員不滿意或者不知道送餐平台所提供的福利和醫藥保險。只有四分之一的送餐員表示,如果沒有工作,他們能在接下來三個月到半年內負擔自身和家庭的費用,超過半數的送餐員也擔心他們的儲蓄是否能應付長期的需求,尤其是退休和醫藥費。
參與調查的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研究生李彥瑩表示,他們也發現送餐員對於是否繳納公積金出現兩極化的態度。
「過半的送餐員希望擁有公積金,用於組屋房貸,以及退休及醫療保健需求。大約半數送餐員擔心繳付公積金後會對實際的收入造成影響而反對這項政策。雖然大多數的送餐員並不反對送餐公司為他們繳納公積金,但是兩成的受訪者並不希望送餐公司設定強制繳納公積金的制度。」
本地大約四成的送餐員每個星期平均工作44個小時,長時間工作賺取更高收入的送餐員也面對更高的交通事故風險。
李彥瑩說,她希望送餐公司能制定更透明的薪金制度,並在今後擬定這類政策時,能充分考慮送餐員的立場。
「送餐員跟送餐公司在疫情期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所以這次的研究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可以開始一段社會的討論,幫助不只是送餐員,也包括送餐公司可以更好的進步他們的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