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是新加坡國慶日,時間流逝很快從一個小漁村經歷半個多實際的發展,一個繁華而高度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已經矗立在這片土地上。而2019年也是新加坡獅城開埠200年,在漫長的2個世紀中新加坡的華裔可以說是經歷了無數的劫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華裔的祖輩和家族,如何在這片土地紮根、繁衍,傳承祖輩留下的遺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甄翠冰(37歲)7月在家中的一個舊抽屜里發現祖父遺留下來的入境證件,泛黃的紙張留存著歷史的印記,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她的祖父在1939年從中國廣東隻身南下,來到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入境時領了一份由英殖民政府簽發的入境證件。
根據證件上的資料推算,祖父離鄉背井時已經31歲,已不是個年少過番客(指客居外國的中國人或擁有外國國籍的中國人),這令甄翠冰對祖父的人生經歷感到非常好奇。

她感慨地說:「我和祖父相處的時間不多,20年前當我才17歲時,祖父就離開人世。雖然非常好奇,心裡也有許多疑問,但家中長輩似乎都不太願意提起往事。我猜想,這或許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
甄翠冰小時候偶爾聽父親提起年輕時幫祖父打理生意的情形:「祖父南來之後便從事木材業,也擁有幾間店屋,生活應該過得不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生意開始走下坡,到最後,家業都在亂世中蕩然無存。」
雖然如此,祖父依然堅毅地把孩子們養大。她的父親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求學時還有機會到英國倫敦留學好幾年。

「在那個年代送孩子出國念書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祖父為子女無私的付出讓我非常感動。」
正是因為家中情況不理想,甄翠冰的父親到了中年才生下她。如今父親也已80多歲了。她打算幫父親好好收藏祖父的證件,當作傳家之寶讓子孫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