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曾經在中國有著極強的存在感,與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合稱「亞洲四小龍」,而且是中國最重要的學習對象。 後來,又與馬來西亞、泰國合稱「新馬泰」,是中國土豪最喜歡炫耀的旅遊地之一。這幾年因為中國越來越富強,新加坡在中國的的存在感逐漸降下來了,但仍可說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國家之一。 如今,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裡面最成功一個了,人均GDP突破了6萬美元,「秒殺」中國香港,是中國台灣的3倍,韓國的2倍。不要說這三條「小龍」了,就是日本也望塵莫及了。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既沒有聽說新加坡有什麼資源,也沒有聽說新加坡掌握著什麼高科技,那它是靠什麼賺錢的呢?

很多人都知道,跟韓國、日本一樣,新加坡的經濟屬於「外向型」經濟,因此新加坡是靠進出口貿易賺錢的。那問題又來了:你知道什麼新加坡的產品嗎?韓國有三星手機、現代汽車,日本有索尼相機、任天堂遊戲機等等,都是中國人實實在在花錢買過的。可新加坡有什麼呢?能想到「卡帝樂鱷魚」、雷蛇、虎標等少數品牌。但在世界品牌叢林中,這些牌子真不算大,甚至可以說很小眾,在新加坡的經濟體量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啊,新加坡也是靠工業起家的。幾十年前,新加坡建立了「裕廊工業區」,亦是從鋼鐵等粗放的重工業開始做起的,之後逐漸發展起紡織、玩具製造等輕工業。短短數年時間,大量的跨國公司就被吸引到了這裡。這其中就包括了,日本川崎重工、美國美孚、荷蘭殼牌等知名企業巨頭。小小的新加坡很快就成了東南亞最大的修造船中心、世界第二大的海上石油平台生產基地、世界第三大煉油國。 從裕廊工業區建立的那天起,新加坡的經濟就一直十分堅挺,全球大企業都對新加坡趨之若鶩。據悉,已經有超8000家跨國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了據點,而且至今仍是如此,甚至新起的中國科技公司也格外看中新加坡。除了企業之外,很多有錢人也被新加坡吸引。最近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以138億美元身家成為新加坡首富的事情大家肯定有所耳聞。他不是第一個被新加坡吸引的有錢人了,美國的吉姆·羅傑斯、理察·錢德勒、愛德華·薩維爾林等人,中國的著名影星李連杰、鞏俐等都很早就定居新加坡了。

但是,新加坡可不是靠這些公司或者帶一點錢過去就能坐享富裕的。新加坡依然是賣力發展著諸多產業的,其中賺錢最多的仍然是工業。是的,你沒聽錯,新加坡是個工業國家。上文提到的造船業、煉油業、機械製造業,新加坡依然保持著全球數一數二的體量。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幾乎七成的海上鑽井平台、六成的軸式自動插件機、一成以上的洗衣機壓縮機都是新加坡製造的。 同時,新加坡的電子工業也十分發達。前段時間被華為剔除供應鏈的偉創力就是新加坡的。這家公司雖然如今名聲不怎好,但實力還是在的,跟富士康屬於一個級別。而新加坡的電子相關企業可不止這一家,而是有數百家,整體實力能排進世界第六。 事實上,新加坡也是有步伐比雷蛇、鱷魚等規模大得多的跨國品牌,世界500強排名第258位豐益國際就是一個代表。這家企業的產品中國人並不陌生,叫「金龍魚」。豐益國際的年營收高達414億美元,相當於新加坡GDP的12%。這家公司訴說的是新加坡發達的食品工業。

值得一說的是,像豐益國際這樣純本土的企業,新加坡並不多。新加坡的大多數企業都是外國直接投資興建,新加既不掌握產權,也不掌握技術,只提供土地和勞動力。其實連偉創力也不例外,偉創力的創始人是美國人,總部也設在美國。但不管來自本土還是來自國外,工業都為新加坡增加了很大的收入。
新加坡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人均GDP,主要靠的還是發展工業。居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的數據,雖然人口僅僅500多萬,但新加坡第二產業的比重幾乎與德國日本齊平,比英國法國都要高。這一點確實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