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企業供應鏈發展概述(下)

2020年06月01日   •   3萬次閱讀

一個國家企業供應鏈發展是與國際供應鏈的發展以及這個國家產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新加坡自20世紀60年代獨立以來,堅持實施一貫的發展策略,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大力吸引投資,藉助外部力量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同時,新加坡順應國際物流供應鏈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特點走出了一條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供應鏈發展之路,成為亞太以及國際公認的物流供應鏈管理中心之一。

三、新加坡企業供應鏈發展趨勢

新加坡企業供應鏈發展目標是和新加坡政府供應鏈發展策略一致的,就是把新加坡打造成世界頂尖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樞紐,使新加坡成為亞太區的企業物流供應鏈決策控制中心、物流供應鏈創新與研發中心以及物流供應鏈人才開發與培養中心。

(一)物流供應鏈企業和製造企業亞太總部

隨著亞洲的崛起,城市化進程發展、中等收入者越來越多,亞洲不再只是原來的製造業中心,它本身也成為一個很大的主要市場。因此亞洲為跨國全球企業提供了一個潛在的發展機遇。全球企業若想把握住亞洲市場的增長潛力,就必須重新規劃它們的供應鏈以便更有效地針對亞洲市場動態做出反應,而新加坡具備三大優勢幫助企業在亞洲打造優質供應鏈。一是新加坡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物流基礎設施;二是新加坡是許多世界一流供應鏈和物流服務商的基地,並且被世界銀行評為首屈一指的國際物流中心;三是人才的供給和營商環境。因此,近年來,新加坡已成為許多物流供應鏈企業和製造企業的亞太戰略基地。

(二)供應鏈研發和創新中心

全球企業在過去幾十年來已經在亞洲建立了多種運營和供應基地。企業需要重新設計它們在亞洲的供應鏈,應對逐漸崛起成為主要消費者市場的亞洲。區別於北美和歐洲,亞洲本身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單一市場,而是一個多元化、複雜市場。面對這個複雜多變的市場,企業不能單地把西方市場的供應鏈方案重新包裝帶到亞洲,而必須了解亞洲消費者和各國的物流環境,制定出不同的供應鏈策略以符合市場需求,為了響應亞洲供應鏈的需求,許多國際企業把物流供應鏈研發和創新中心設在亞洲。作為環球--亞洲樞紐,新加坡是發展高增值解決方案和創意的天然地點,特別是在資訊通信和供應鏈領域,不斷完善的商業環境和國際網絡,能夠為企業提供商機,並連接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例如:英飛凌在新加坡設立了供應鏈科學中心,以優化包括多個生產合作夥伴在亞洲地區的供應鏈,旨在為供應鏈流程帶來創新的發展,IBM耗資5000萬美元,在新加坡設立集團的首個新一代高科技客戶中心( Client Centre)。IBM客戶中心通過營造一個虛擬的環境,讓集團客戶不論身在何處,都能夠體驗先進科技技術如何為它們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提供解決方案。SAP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亞太研發與創新總部,把15%全球研發人力部署於這個坐落在卓越研究與科技企業學園的設施。這個研發與創新總部主要是加速創新及提供新方案,尤其是在商務社交網絡與協作和實時情報與分析方面的研發創新。這些方案可以有廣泛的用途,從交通運輸、物流,城市管理、智能城市,到零售以及供應鏈管理等。

另外,全球著名的供應鏈公司DHL也在新加坡開展供應鏈創新,例如:2007年DHL全球方案事業部在新加坡開啟亞洲第一個供應鏈競爭力中心,開發針對大客戶的物流供應鏈方案,如今已贏得許多亞洲大客戶。2010年,DHL聯合新加坡亞太物流研究所共同建立首個可持續性供應鏈研究中心,主要開發研究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並建立一個面向亞洲的可持供應鏈樣板,2011年,為了響應許多製造企業選擇新加坡作為供應鏈管理與決策中心,泛亞班拿也在新加坡建立物流研發與方案設計中心,主要應對亞太區大客戶訂製供應鏈管理的需求,進行物流供應鏈方案設計與實施。此外,2014年,新加坡本土最大的物流供應鏈企業--葉永福集團( YCH Group)耗資2億新元在新加坡建成供應鏈城( Supply Chain City)。供應鏈城將具備先進的技術,同時也設有知識中心、將管理領域比較好的做法集合在同一座世界級設施內,為業內人士提供一個開發和創新供應鏈管理技術的平台,進一步鞏固新加坡在全球供應鏈和物流領域的地位。

(三)特殊與專業物流發展基地

新加坡已形成電子、化工、生物醫藥、航空、資信與傳媒、物流、金融等多個產業群,並吸引了大批領先的全球製造企業,由於不同製造企業物流供應鏈需求不同,需要物流與供應鏈企業發展特殊和專業定製的物流供應鏈方案。若要穩定在全球物流業的地位,新加坡必須在現有的強項上發展特殊的能力,尤其加強生物醫藥、石油、天然氣及航天領域的物流能力。

為了滿足醫療健康製造企業和冷鏈物流需求,樟宜冷凍倉儲中心專門處理需要控制溫度且時間緊急的貨物。由於完全依據 HACCP規定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並按照冷鏈完整性的最高標準設計建成,因此冷凍倉儲中心也是亞太地區首個經過清真食品認證的航空貨運樞紐。此外,DHL、UPS和TNT也在新加坡建立專門的醫療健康物流中心,以應對亞太對區城存儲和配送需求。

作為亞洲航空框組和航空護、維修和檢修方面(MRO)的領先者,新加坡不餘力地保障該行業企業需求得到滿足。新加坡的航空物流基地匯聚了全球領軍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包括敦豪(DHL)、德迅( Kuehne+Nage)、SDV、CEVA和德鐵辛克( DB Schenker)等,為亞洲的航空公司和航線提供經過AS9120質量認證的多種業務服務。一些專門針對航空業的解決方案包括:飛機停航待修(AOG)服務、飛機備件物流(SPL)服務、對空備件庫存的綜合材料管理和對引、起落架及其他高價值、超大型部件的專業運輸等。

作為全球三大綜合石化中心之一,新加坡走在行業的最前端,為了支持該行業的持續發展,許多世界著名的化工物流公司在新加坡開展了重大業務。例如: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Katoen Natie在裕島所建的設施為化工品製造商們提供了儲存和包裝設備以及化學加工等增值服務。世界領先的獨立碼頭運營商一孚寶( Vopak)是另一家將新加坡作為其樞紐之一的全球著名企業,孚寶新加坡區域總部管理其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印度和亞洲等其他國家的業務,該公司通過在新加坡的四個碼頭來為石油產品、天然氣和化學品提供罐儲、區域配送和增值服務。作為新加坡本土石化物流公司之一的永記( Yang Kee)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斥資1.2億新元在裕碼頭路興建的一站式化學物流中心,是本地企業開設的這類最龐大化學物流設施。

(四)供應鏈決策控制中心

作為連接東西方的戰略性交通樞紐,新加坡可成為管理供應鏈控制中心職能部門的戰略基地。企業能在新加坡規劃、管理和優化供應鏈,從而精準地預測需求,採購原材料、管理供應商,購買商品或服務及分銷成品。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和亞洲企業選擇將其環球決策功能和供應鏈控制中心設在新加坡,以便更好地應對亞洲的需求。早在2006年,摩托羅拉就決定在新加坡投資1億元設立全球供應鏈管理基地及控制中心,以實現全球各種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分銷的目標。DHL在新加坡設立一個備件物流供應鏈控制中心,可以提供六種語言支持接收亞太區的客戶訂單和查詢,並根據訂單需求分發到分布在各個亞太國家的30多地倉儲且選擇合適的配送商,按照規定時間配送到指定的倉庫提貨,然後在規定時間配送到最終客戶,並將提供客戶和簽收信息反饋到新加坡的區域控制中心。為了對醫藥健康客戶提供供應可視化服務,UPS在新加坡建立一個醫藥物流供應鏈控制中心,提供醫藥客戶在亞太區域運輸狀態監控。該控制中心提供24小時365天的服務,隨時監控供應鏈上的意外事件,一旦發現異常現象,及時處理,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五)供應鏈人オ中心

作為世界級物流供應鏈中心,新加坡培養和吸引了眾多供應鏈人才來滿足供應鏈業務的增長所需。一方面,新加坡政府積極推動與高等學府合作,培養具備正確物流供應鏈知識和技能的高級人才。同時提供資金對物流企業的操作人員進行在職培訓,提升整個物流供應鏈產業的人員素質。為此,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協助敦豪(DHL)和葉永福(YCH)等新加坡的物流和供應鏈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了解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當地物流運作。通過在新加坡積累相關知識和技能,物流企業和製造商能夠更好地打造適用於亞洲市場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許多物流供應鏈企業把新加坡作為企業的培訓基地,不僅培養本地的物流供應鏈人才,而且把新加坡作為區域培訓基地為整個亞太區提供物流供應鏈人才。例如:新加坡是聯合包裹服務的亞太區的區域總部,也是亞太區的主要人才培訓基地,亞太區的高級管理人員在其他國家上任前,一般都要在新加坡進行一段時間的在職培訓。寶潔公司的亞洲領導力發展中心也落戶於新加坡。中心成立於2010年,旨在每年培訓500名本區域管理人員,為他們打開國際時事的視野,深入了解東西方文化,其中供應鏈管理也是核心培訓內容之一。此外,全球著名諮詢公司波士頓諮詢公司( 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新加坡設立了全球首家「卓越業務中心」,系統化地幫助客戶發展員工的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