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亞洲地區一個小國,在大國間維持平衡以求自身發展一直是新加坡立國的「不二法門」。但近日,新加坡領導人李顯龍在公開講話中卻曝出驚人言論,將近幾十年亞洲的繁榮完全歸因於「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他還表示,中國同樣在這樣的和平秩序中獲利,而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不應當挑戰美國主導的秩序。
據《外交》雜誌近日報道,新加坡領導人李顯龍就亞太地區局勢發表公開講話。在開篇他就毫不隱晦指出,幾十年來,亞洲取得非凡經濟成就並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區域,而形成這種繁榮的根本原因是二戰結束以來一直維持著的「美國治下的和平」所提供的有利戰略環境。
之後他話鋒一轉,指出當前中美關係出現緊張態勢,引發包括新加坡在內諸多亞洲國家擔憂。因為它們處於各個大國利益交匯點上,必須避免被夾在中間或被迫作出令人不快的選擇。
李顯龍認為,亞洲格局確實需要改變,但前景非常不確定,取決於中美分別和共同作出的選擇。兩個大國必須制定出一種共處模式,在一些領域保持競爭關係的同時不讓兩國之間的矛盾危害在所有領域的合作。
此外,他還指出,亞洲國家視美國為在本區域擁有重大利益的常駐大國,而中國是隔鄰的區域大國。其他亞洲國家不希望被迫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如果任何一方試圖迫使亞洲各國作出選擇,如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崛起,或中國尋求在亞洲建立專屬勢力範圍,中美將走上一段持續數十年的對峙之路,使長久以來期待中的「亞洲世紀」岌岌可危。
李顯龍還詳細闡釋了亞洲在「美國治下和平」發展的兩個階段,並稱亞洲諸多經濟體的發展都是源於此。
美國倡導建立一個開放、一體化和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並提供一個安全保護傘,使區域國家能夠在此基礎上合作與和平競爭。美國跨國企業在亞洲大量投資,帶來了資本、技術和創意。隨著華盛頓促進自由貿易和向世界開放美國市場,亞洲與美國的貿易逐漸增長。當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後,也是得益於「融入該體系」才能最終發展。

以此為基礎,李顯龍得出論斷,認為即使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但「美國治下和平」依舊在發揮作用,中國沒有能力也不應該挑戰美國治下亞洲秩序。
雖然他也承認由於中國的發展,中美之間打交道方式需要改變,但他特意強調,若中國想成為一個「不受制約大國」,會加劇緊張和不滿情緒,從長遠來看,會影響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力。
所以,中國應當主動接受「世界抱有的更高期望」,放棄許多自身利益,如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慷慨條款,積極迎合美國為主導國際秩序,接受美國的安排。這樣既能解決中美之間矛盾,也使得亞洲國家免去「選邊站隊」的痛苦。

從頭至尾,李顯龍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個,即中國應當為「亞洲大局」著想,主動放棄自身利益,滿足美國對中國的一切要求,這樣「亞洲的繁榮」才能得到持續。
需要說明的是,新加坡的特點決定了,這個華人小國在中美之間有一種特殊的地位。但同時也要承認,這種特殊很大程度上來自它的「小」。而中國與新加坡明顯不同,因為李顯龍的邏輯對中國來說並不完全適用。
進一步分析的話,如果美國「治下和平」真的有用,那為何美國駐軍最多的歐洲至今深陷經濟泥潭?此外,李顯龍完全忽視中國對亞洲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這種「選擇性無視」和「生拉硬扯」只會降低說服力。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但這並不代表中國需要接受美國提出的所有要求。如今的現實是美國某些政客非要把中國當成對手和挑戰者,那麼中國只能依靠自身實力,做一個合格對手和挑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