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出了好幾個
與准證相關的政策
都刷屏了
EP門檻上調!
今天人力部重磅宣布
馬上將調高申請就業准證
EP的最低薪金要求
從目前的月薪3600新幣
上調至月薪3900新幣

(EP申請示意圖)
新准證申請從今年5月起生效
申請更新准證者從明年5月生效
這麼一來申請EP的
門檻更高了!
與EP月薪門檻提高
同步的政策是
從今年7月新加坡
本地全職員工
的最低薪水上調到$1400
也就是說月薪1400以上
才能被視作全職
而一個公司有多少全職本地員工
和能請多少外籍員工是掛鉤的
在疫情影響經濟情況下
新加坡這些政策
保護本地人飯碗的用意很明顯

製造業和服務業WP可「跳槽」
除了EP,WP人群
最近也受到
一些新政策影響
從3月2日起:新加坡製造業與服務業者可通過人力部和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聯合推出的臨時方案,各自聘用這兩個領域目前在本地工作的中國籍工作準證持有者。也就是製造業與服務業領域工作準證持有者無需回國可直接換工作。
以前,新加坡僱主如果
要聘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外籍員工
即便他們本身已經在新加坡
也不能直接「跳槽」
必須等回國後
新公司再替他們
重新申請和辦理工作準證

(圖源:海峽時報)
但是現在的特殊情況是
新加坡製造業和服務業
「很缺人」
在疫情的特殊時期
一方面是不發放
新的准證給中國籍員工
另一方面回國的中國籍員工
也不能隨意回來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的統計,還沒回到新加坡的各行業中國籍員工有約3萬名。他們需要在返回新加坡前申請入境,但是人力部為了控制人流讓他們有序地回來,平均每天只批准220份申請、拒絕多達500份申請……

僱主需要上網申請
即便老員工從中國回來
也需要進行14天的居家通告
(自行隔離)
這就造成了新加坡
服務業和製造業大缺人
怎麼辦呢?
人力部部長楊莉明
在上星期二(2月25日)
走訪一家機械工程公司時
低調宣布臨時新政策
臨時方案
2020年3月2日生效
製造業與服務業者
可通過人力部
和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
聯合推出的臨時方案
各自聘用這兩個領域
目前在本地工作的
中國籍工作準證持有者
以滿足特殊情況下的人力需求
楊莉明解釋說這個臨時方案
允許僱主靈活地處理人力需求
需要裁員的公司
可以將外籍員工
直接「轉給」需要招募的公司
省去中間繁瑣的步驟

(圖源:CNA)
用楊莉明部長的話說:
「它允許僱主在客工不必離開新加坡的情況下,直接把中國客工轉移到同個領域。」
其實較早之前建築業、
加工業與海事業局部
已經有類似方案
但是考慮到現在受疫情影響
人力部、貿工部、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
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
和全國職工總會共同決定
把方案擴大到製造業和服務業

(圖源:人力部)
這個臨時方案對僱主和雇員
都是一個好消息
人員短缺的公司可以儘快找到人
而一些希望留在新加坡的員工
也有機會繼續在新加坡就業
有些外籍員工是通過中介來的
還要需要通過工作
償還中介費的等等
現在靈活的方案也能幫助這些人
問 如何申請?
有意轉讓或聘請
中國籍工作準證持有者的僱主
可電郵
SBF提供的這項「轉讓」服務
首個月免費
以後有可能徵收象徵性費用
不過申請工作準證的條件不變
僱主須付35元的申請費
新加坡有很多製造業!
較早前有個新聞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發布的數據顯示
1月製造業產出同比增長3.4%
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得益於新加坡製藥業產出
飆升了59.4%
好多人看了這個新聞才知道
原來新加坡有製藥業!

以前以為新加坡只是個
旅遊城市、花園城市、金融中心
其實製造業在新加坡
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製造業都占到
新加坡GDP的20%左右!
而且「製造業指數PMI」一直被認為
是經濟的晴雨表

(圖源:sipmm)
不過新加坡的製造業
也不是什麼都造
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半導體,
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領域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煉油」
新加坡是全球排名第五
的成品油生產商國家

(裕廊島上的煉油廠,圖源:SMP)
另外新加坡製造業
專注於創新與研發
被認為是高價值的製造業

越來越多生物製藥公司進駐
(圖源:A*star)
就拿製藥來說
新加坡目前有30多個生物製藥商
的生產設施及總部
包括雅培、葛蘭素史克、龍沙、
默沙東、諾華、輝瑞及賽諾菲-安萬特
這些製藥巨頭在新加坡
都有製造基地和多功能的工廠

德國藥企巨頭
百多力biotronik在新加坡的亞太總部
(圖源:Asian Scientist)
而且所有在新加坡進行的
商業運營的藥物製造工廠
都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
和歐洲藥品管理局 (EMEA)
等國際監管機構的認證
所以新加坡有著龐大的製造業
真的很需要外籍人力
製造業長期以來
很大一部分都依靠中國籍員工

(圖源:CNA)
現在疫情之下
不得不採取嚴格的邊境管制
新加坡的很多行業
都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現在缺人的公司
仿佛「無米之炊」
希望臨時的方案能夠緩解
新加坡製造業和服務業的
人力短缺吧
疫情過後
新加坡還有一場經濟仗要打~
椰友們,你們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