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跟我說,你來新加坡這麼多次,而這次又待上這麼長時間,咋不寫點關於新加坡的東西,讓親們也了解一下。想來也是,正好滯留回不去,我就將我所見所聞寫一寫,給親一個交代。
首先聲明,我寫的內容,全部為自己的見聞,不抄現成的資料,不剪貼網頁文章。如有偏頗差錯,敬請指正和諒解。
新加坡乃島國,四周是海。但依愚之見,似乎可算半島國,因為在其北部兀蘭,有一條似橋非橋的大路,直通馬來西亞的新山。這路將兩國的陸地連成一體,每天經過的車輛非常多。路的兩頭,是出入境的關卡,每天出入的新馬兩國民眾成千上萬。

(銜接新加坡兀蘭和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的兀蘭長提,圖源:pixabay)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不大,有人戲稱為「新縣」。但就是這麼個彈丸之地,有十幾條地鐵線(含輕軌)穿梭於東西南北,有好多條高速公路縱橫在這片土地上。公交車(巴士)線路也很多。我乘坐多次(幾條線路),等車的時間最多10分鐘,有時有位置坐,有時人多了就站一站。

(圖源:新加坡陸交局官網)
東部有聞名世界的樟宜國際機場,其設施堪稱世界一流。近來還在機場建了大型綜合體和娛樂設施。大量候機和轉機的乘客與遊客在這裡流連忘返。

(星耀樟宜,圖源:樟宜機場臉書)
這裡四季如夏,雨量充沛,滋潤得遍地的草木綠油油的。馬路也因此很乾凈。那奔馳在馬路上的車鋥亮鋥亮的,人們穿的皮鞋也極少用得擦鞋油。因為時常下雨(下大雨時曾見雷電交加長可達三、四小時,下小雨時則毛毛細雨飄飄洒洒落,此種情形占下雨時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使新加坡的熱度得以緩解。

我來這裡六七次了,在這裡渡過共300多天,雷雨交加的天氣碰到五六回,小雨和毛毛細雨的天氣碰到就較多。這裡雖然四周被大海包圍,但幾乎從來不刮颱風,或者說從來不受颱風影響。要問這是為什麼,只有地理學者和氣象專家能夠解釋。

這個國家有好多島嶼,較大的是南部的聖淘沙——那是一個集遊樂、休閒於一體的度假地方。從新加坡南邊可以坐輕軌車過去,也可以坐纜車過去。
新加坡的地鐵站點遍布全國,許多大中型站點都配套有大型綜合體,如兀蘭、義順、政府大樓、多美歌、宏茂橋、肯特崗、丹戎巴葛等。許多地鐵站附近都有四通八達的居民住區。住區大多底層鏤空,棟於棟之間連接,住區的迴廊有堅固的遮陽(雨)棚,遮陽棚連接公交站和地鐵站。居民出入都不愁下雨沒帶傘,也不會怕曬到熾熱的太陽光線。

新加坡被譽為一流的花園城市一點都不誇張。到處是綠樹、草坪,綠化面積占50%左右。記得王瑞傑副總理曾在電視上說,政府還將加大力度,三年內綠化率要達到55%以上。
總之,這是一個面積不大、環境秀美、氣候偏熱、交通發達的的國家。


(作者:新加坡眼App的文以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