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呼嘯而來 蔣昌建:不該成為自我發展怠惰藉口

中國著名主持人蔣昌建談人工智慧。(圖:何婷婷)
新功能!
人工智慧的每一個進步,你讚嘆它的時候,不應該成為人自我發展怠惰的理由。
中國著名主持人蔣昌建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嶄露頭角,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擔憂。中國著名主持人蔣昌建認為人工智慧已呼嘯而來,不過在接受的同時,卻不應盲目崇拜,更不該讓其成為自我發展怠惰的理由。
也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的他告訴《8視界新聞網》,他如今做研究、思考找不到頭緒時,也會藉助人工智慧的幫助。
「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你的閱讀量再大,單位時間內閱讀量它是有限的。很多時候你還可以或者是有必要藉助於人工智慧來輔助你進行各種各樣的研究。」
不要假設人工智慧一定比你還智能
但蔣昌建提醒人們在使用的同時,不要因為是人工智慧就假設其一定比自己還智能,應加以鑑別,而非「把人類積累到現在所有的一切,一碰到人工智慧就完全匍匐在地上服從它」。
此外,他也指出,利用人工智慧解決問題時,會越來越讓人感覺到機械化、程式化和格式化,這將能反過來激發我們的創造力,這種人機融合就給了人類發展創造了機會。
國家競爭=AI競爭?
蔣昌建表示,人工智慧已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家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人工智慧的競爭,如今也已存在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情況,關鍵在於要為人工智慧開發的強者設定標準、規範。
他說,在競爭當中的合作,如何為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給一個具體的合作應對方向,是一大重要問題。
另外,就好比「在核大國之間如果發生核戰爭,是沒有贏家的」,人工智慧放到競爭角度上思考,也需要思考是否得提前進行一些國際機制之間的構建,避免像原子彈試爆甚至投入實踐以後,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潛在巨大威脅。
對未來教育影響探討不足
身為教育工作者的蔣昌建表示,人工智慧對未來的教育究竟會產生怎樣的顛覆式影響仍探討不足。
他認為人工智慧已來勢洶洶,如果不得不面對人工智慧進入到教育領域當中所帶來的重大變化,對傳統的教育觀念、學生的學習習慣,都會有很大影響。
他以自己為例,過去讓學生回家寫文章作為期末考的他,這個學期也被逼回到「原始時代」,一半寫文章,一半閉卷考試。「注意這個逼是因為我沒有準備好,我還沒有想到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頭,怎麼面對開卷考試這件事情。」
他也指出,在未來的知識傳輸究竟如何教與學,人們是否已準備就緒,都是一大問題。
通商中國在本周五(27日)舉辦「慧眼中國環球論壇2023」,蔣昌建會擔任其中一個論壇環節的主持,同三名主講嘉賓探討人工智慧在中美科技競爭大環境下的各種創新、協作的可能性,分析監管面對的挑戰,以及對各行各業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