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遊說:馬來西亞有33萬平方公里,接近有500個新加坡大,左邊「西馬」下角「指甲蓋大」的紅點是新加坡
馬來西亞分「東馬」和「西馬」,中間隔著南中國海,從東馬至西馬坐飛機要坐兩個多小時。上圖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搭界的州名為柔佛。馬來西亞導遊說:馬來西亞整個加起來是33萬平方公里,新加坡就是指甲蓋這麼大的這個紅色的地方,一個馬來西亞等於接近500個新加坡。
馬來西亞全國總面積共330.803平方公里,被南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半部的馬來半島分為十一個州及二個聯邦直轄區吉隆玻和布城,稱為「西馬」,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位於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北部,分屬沙巴和砂拉越兩個邦及納閩聯邦直轄區,被稱為「東馬」。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中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截至2023年,全國人口約3.340萬。

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星廣場。論高樓,吉隆坡也就此處高樓林立,城區其它地域堪比我國80年代
中國旅遊團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旅遊,其線路一般先坐飛機到達新加坡樟宜機場,新加坡就一小城,一個城市即一個國家。再由新加坡從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關口過境,再由柔佛至馬六甲州至首都吉隆坡。

中國遊客從新加坡至馬來西亞柔佛州過境,圖為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關口
柔佛州口岸新馬國民體現的國家差異
在柔佛這邊居住的馬來西亞居民,百分之五十以上不在柔佛上班,均去新加坡上班。
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曾是馬來西亞的屬地,是馬來西亞需要扶貧的窮地方。新加坡後來獨立立國,馬來西亞於1957年獨立,此後兩邊分別發展。新加坡利用天然良港和有利地理位置充分發展,至今其國民收入已大大超過新加坡。於是,在柔佛和與之相鄰的新加坡之間出現有趣的生活現象。

從柔佛新山口岸至新加坡,或從新加坡至柔佛,僅通過這座橋即可,坐車過這橋,感覺還沒長江大橋長。

從馬來西亞另一個角度看新馬界橋
在柔佛這邊居住的馬來西亞居民,百分之五十以上不在柔佛上班,均去新加坡上班。去新加坡上班就是過個橋即到,整個過程十多分鐘搞定,所以他們每天凌晨三點鐘就會起床去過橋,去到新加坡上班,他們為的什麼呢?他們在橋這邊工資拿三千塊錢,過了橋那邊就拿九千。因為那是拿新加坡幣,因為一千新加坡幣換算成馬來西亞幣是三千元,他們在新加坡賺錢,回馬來西亞使用,就漲三倍。這些馬來西亞人在新加坡省都省吃儉用,回馬來西亞再去花錢。

馬來西亞客車方向盤在右邊
在新加坡,一碗清湯米粉,兩顆魚丸,加一個魚餅賣十塊新幣。(一碗清湯米粉十塊錢新幣換成人民幣五十多塊錢)如果他回來馬來西亞,十塊錢瞬間變成三十塊。

10元新幣的飯,摺合人民幣54元

馬來西亞關口小賣部,新加坡人過來用新幣購物僅用付三分之一錢幣,但人民幣換馬來西亞幣要160多元換100元
新加坡居民也有另一個搞法,就是汽油費。

新加坡以此類「小麵包」居多
馬來西亞的汽油便宜,所以新加坡的人便也是過橋來馬來西亞加油,加滿油再回去。馬來西亞重要的經濟來源是石油和天然氣,馬國的油價全亞洲第二便宜,當地最差的汽油是95號(在我們這是好油),除了95號再就是97號,還有100號汽油。

新加坡的計程車及私家車,不知計程車是否也去馬來西亞加油?

新加坡以大排量車居多,顯然比馬來西亞人富有
當地一升汽油賣兩塊零五馬幣,摺合人民幣大概三塊一毛九,100號汽油四塊七毛錢,基本上是賽車車主才用。。
新加坡人一個禮拜出來一次,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吃喝玩樂後,回去時一定要把油加滿,這樣足夠他在新加坡跑一個星期,所以新加坡人每個禮拜都會過來一次,到了周末,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關口過境的人就特別多。

馬來西亞汽油那麼便宜,私家車卻以小排量兩廂車居多,這樣的車,在中國大陸已很難看到

馬來西亞街頭隨處可見這種小排量車

比比皆是
中國人分辨馬來西亞三個人種的捷徑
馬來西亞3.340萬人口中,馬來西亞土著占69.8%,華人占22.4%,印度人占6.8%,其他占1.0%。怎麼從膚色分辨馬來土著、華人、印度人呢?那位馬來西亞導遊告知中國人一個簡便方法。
在馬來西亞街上,你要怎麼去看那個是馬來人、那個是華人、那個是印度人?就看他的膚色可以分辨出來。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的膚色可以各用一種雞蛋作分辨。
馬來人的膚色——茶葉蛋。

「茶葉蛋」——馬來人
華人的膚色——水煮蛋。

「水煮蛋」——華人,我們的馬來西亞華人導遊(右邊)
印度人的膚色——皮蛋。

「皮蛋」——印度人
據說,這樣的分辨有85%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