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騰君導語: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喜慶的日子裡,每個人都希望與家人團聚。當然除了中國外,在強大的漢文化影響下,有不少其他國家也有過元宵節的傳統~下面跟意騰君來了解其他國家的元宵風俗吧

1 中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舞龍、舞獅子、祭門、祭戶等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值得注意的是元宵節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節日,它是春節的一部分,可以這麼說在中國人眼裡,過完元宵節才算真正過完春節。它象徵一家團圓,幸福美滿。
2 新加坡
新加坡的華裔占了總人口的70%以上,因此在元宵節的慶祝方式上,他們也保留了中國傳統習俗。每逢元宵節,唐人街是氣氛最濃的地方,這裡會布滿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的花燈還會弔在空中。人們會吃五顏六色的大元宵,買能發出聲音和亮光的塑料制的鞭炮裝飾。
新加坡是個佛教盛行的地方,元宵節時人們也會來到寺廟參拜,為新年祈福。

3 馬來西亞
元宵節是馬來西亞華裔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拋柑接蕉」的習俗熱鬧浪漫,別具一格。
元宵之夜,華裔單身男女紛紛「出籠」(不是出櫃),涌往公園的河邊或湖邊,男的拋香蕉,女的拋柑橘,還在水果上寫下聯絡號碼,以期覓得一段好姻緣。
在吉隆坡,活動組織方安排年輕人圍坐在噴水池周圍,在柑橘和香蕉拋入水中後,男性會去撈柑,女性則去拾蕉。在馬來西亞北部霹靂州,華人社團在怡保觀音洞舉辦了「你掛柑我采柑」的活動,年輕人用紅線將自己的相片和柑橘綁好,掛在許願樹上,希望就此結識可以攜手相牽的伴侶。

4 韓國
韓國的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為「望滿月」。和中國不同,他們在這一天並不吃元宵,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紅小豆、黃米、黑豆等雜糧做成的五穀飯,吃各式各樣的堅果,據說可以使牙齒更堅固,還能防治皮膚病。此外,還要喝「清耳酒」,祈願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頭聽到的都是好消息。

(清耳酒。據說,元宵節早晨喝一杯酒,耳朵會變得更靈敏。)
「燒月亮屋」這項傳統慶祝活動在韓國農村還保留著,用樹幹或竹子搭成圓錐形的屋架,掛上寫著新年願望的紙條,圓月升起之後,人們用手中的火把點燃「月亮屋」,圍著火堆歡歌起舞。樹幹和竹子燃燒時發出劈里啪啦的響聲可以「驅走惡鬼」,火燒得越猛烈,就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越興旺。
5 日本
你們都知道,日本過的是公曆新年,所以在日本,把公曆1月叫正月,1月15日被稱為小正月,與大正月(元旦)相對。而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比較陌生。但在小正月里日本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活動,比如讓在「松之內」期間(1月1日至7日)忙個不停的主婦們暫作休息,因此也稱「女人正月」。
小正月早上有吃小豆粥的習慣,在《土佐日記》、《枕草子》等文學作品中記錄了這個習俗。
而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日本的中華街非常熱鬧。如橫濱中華街每年都會舉辦元宵節賞花燈的活動,一些當地的華人華僑都會前去湊一湊熱鬧。長崎新地中華街也會舉辦「長崎燈會」,非常隆重。一些日本人也不禁被這樣的節日氣氛所感染,大呼「美不勝收」。

7 美國
在美國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城市,華人社團每年都會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鬧元宵,品湯圓、賞花燈、舞龍舞獅,歡度佳節。還有不少華人會選擇去廟會許願,祈求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在唐人街,節日氣氛尤其濃厚,鑼鼓震天、鞭炮齊鳴,舞獅隊伍走上街頭,在店鋪前揮舞祝福,祈願人們生活紅紅火火,運氣越來越好。

風味湯圓(元宵):別具一格的美食
中式湯圓:有南北之分,民間有南「圓」北「宵」之說,南北食客對於湯圓和元宵的不同偏好來自於食俗差異,儘管兩者外表看起來很像,且寓意皆是「團圓美滿」,做法卻大有不同。通常來說,元宵是「搖」出來的,首先要把餡料拌好後切成小方塊,放入盛滿糯米粉的簸箕里搖,邊搖邊洒水,直至成型。湯圓是「包」出來的,把糯米加水和團、餳面,像包餃子一樣加入餡料,揉成圓球,口感更細膩。
美式湯圓:又稱「肉麩湯圓」。用小麥麩炒黃,與豬肉適量加蔥鹽、色拉等做成餡丸,包糯米糰後,或煮或煎食之。
法式湯圓:用山藥兒泥、番茄醬、火腿末、奶酪、白糖等剁成肉餡丸,再用糯米粉與土豆泥混勻包上餡丸,煮熟後晾乾,煎炸後即食。
韓式湯圓:用人參加水潤軟切片,烘脆研粉,拌入芝麻末兒、玫瑰泥、櫻桃蜜以及白糖和雞油,製成小丸後包入糯米糰中。其很有滋補功效。
俄羅斯湯圓:吃的湯圓是鹹的,與我國的餃子相似,多用牛肉、胡蘿蔔、蔥頭作餡兒,用牛骨熬成的清湯來煮湯圓。
新加坡湯圓:用熟花生米、熟芝麻末兒、瓜仁、桔餅、桃仁等作餡,再加玫瑰糖、白糖等拌成餡條,再切小塊,包上半濕的糯米糰,入水鍋煮食之。

最後,騰君預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吃元宵,鬧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