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名獅城。
據說,公元14世紀,是一位叫桑尼拉烏他瑪王子乘船前往馬六甲,行至此處,在沙灘上偶遇一隻瑞獸疾馳而過,它黑色的頭顱,紅色的軀幹,白色的胸脯,問為何獸?
左右答曰獅子,以為祥瑞,於是在其岳母寥內群島女王的幫助下,在此建立僧伽卜羅國,別名新加坡,梵文的意思「獅子城堡」。
今天新加坡的旅遊性標誌雕塑「魚尾獅」,正是和水和獅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新加坡,是個神奇的地方。一個小小的島國,面積差不多僅僅和中國的一個縣城面積大小相當。人口600萬,75%的華人,是熱帶唯一的已開發國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仍然存在「鞭刑」的地方。
有世界上最大港口,最繁忙的機場,它乾淨、衛生,是現代化的花園城市,被人們成為「現代版的空中花園」。
新加坡今天的成就,與華人有著莫大的關係。華人是新加坡的根,這些人的先祖們大都來自福建、廣東和海南。先祖們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他們吃苦耐勞,勤勞節約,帶著中華民族的秋收冬藏的憂患意識,建立了新加坡豐富的物質財富。
但今天的新加坡,同樣是著李光耀留下的一筆「精神財富」。

新加坡
一代國父,李光耀,要讓英國侵略者滾出新加坡
李光耀,被稱為新加坡的 「國父」,是新加坡的開拓者。別人的建國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但對於新加坡卻是屈辱的。
它幾乎是個沒人要的地方,當年的新加坡依附於馬來西亞,但是馬來西亞不要它,並把它「驅逐」出馬來西亞里聯邦,萬般無奈之下李光耀於1965年建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李光耀,1923年生於新加坡,是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高中畢業後獲得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20多歲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經濟和法律並且取得律師資格,1949年獲得了「雙重第一榮譽學位」獲得了世界前沿的法律知識和人權法治意識。

李光耀青少年時期
當時的新加坡還在英國的殖民管轄之下,殖民者的管理意圖是剝奪新加坡的利益,傷害著新加坡的勞工,讓時在英國的李光耀很不是滋味。於是他聯繫了幾名新加坡的同學,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夫人柯玉芝,商量一定要回到新加坡,讓英國殖民者滾出新加坡。
回到新加坡的李光耀,他想做一名傑出的律師,賺很多錢。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律師樓,與工會接觸,代表廣大華工,新加坡人民的利益,奔波於各英國殖民者的公司,向英國政府交涉,和英國的殖民老闆們討論。
作為劍橋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他了解英國法律,能力超群,1952年代表新加坡的罷工者,在與英國殖民政府交涉中名聲大噪,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被很多新加坡的工會聘請為法律顧問。
這讓李光耀在新加坡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得到了新加坡人民的一致擁護,贏得了政治資本,為以後的從政之路奠定了基礎。

強硬的獨裁統治,成就新加坡的輝煌歷史
在此情況下,李光耀發現,自己選擇做律師,已經沒有意義了,他要的是讓英國殖民者滾出去,他的目標是讓新加坡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中的一個綠洲。於是30歲以後的他,為了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首領中國溝通,他開始瘋狂地學習漢語。
1959年他參加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選取,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總理,同時作為小國依附於馬來西亞聯邦,作為對新加坡的保障。
上台後的李光耀雄心勃勃,為了維護統治與新加坡島內日益壯大的「馬共」決裂,同時推行雙語制度,英語教學,「英語至上」讓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能力迅速下降,讓1955年在新加坡建立的中國海外第一所大學南洋大學在改革中節節敗退。
當時的林語堂先生這所大學的校長,英語教學雖然能夠與世界接軌,快速地融入到了世界的大潮中,但是也無可厚非的使得華人龍脈基因在新加坡成了無源之水。
最後,這所中國第一海外大學,在李光耀的強勢政策下,不得不在1980年最後一批畢業生畢業後,選擇關門,而南洋大學的創辦人陳六使先生也被驅逐,被剝奪了新加坡的公民權。
1965年,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聯邦驅逐,成為一個漂泊的島國。為了推動經濟,保證國家的利益和發展,於是李光耀親近日美,採用了限制國內公民民主自由的政策,控制媒體,控制選舉,打壓反對派,成為一名獨裁者。
但是另一方面他愛護人才,實行人才強國也成就了他的政府廉潔,高效的政府,在90年代他在國內為生產製造業主線,憑藉著馬六甲海峽的優勢,四十年內實現了平均每年7%的增長,使得新加坡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未雨綢繆,李顯龍的時代,父親故居,導致禍起蕭牆
1990年李光耀退出內閣,任內閣資政,2011年宣布退休。而大兒子李顯龍也在這一時期成為李家第二代中一顆冉冉升起的巨星。
李顯龍1952年生,父親1990年退出內閣時才38歲,中途他歷任工貿部,監督國防部,升任金融主席,到2001年49歲兼任財政部,2004年出任第三任新加坡總理,併兼任財政部部長。
平和而精明的李顯龍,繼承了父親的親美的外交政策,在他的「均勢主義」,保持中立外交政策中,往往卻偏於強勢的一方為國家撈取利益,在亞太和南部海域問題上也屢屢騎牆。
2015年,新加坡 「國父」李光耀去世前,給三個孩子留下遺言。遺言中講,去世後的故居將被拆除,因為這所故居是猶太人蓋的小別墅,非常低矮並且已經老舊,正是由於李光耀的居住,使得周圍的建築不能蓋得過高,沒法實現周圍的土地價值,待他死後希望予以拆除。
但是要求如果女兒李瑋玲仍暫居的話,就暫不拆除。

同時兩個兒子為拆除後的土地用途做出了兩種方案。
大兒子李顯龍,認為故居拆除後,可以再開發出售,得到的收入將捐給慈善機構,這是政治家精明的利益頭腦。但是小兒子李顯揚認為,房子拆除後,應該建公園。
據說李光耀去世前,是認可大兒子的做法的。2012年3月簽字同意,並且房子拆除重建的審批批文2012年的4月就已經獲批並拿到,但是後來卻遭到政府的反對,新加坡政府不同意拆除,並且準備將對「國父」的故居進行加固保留。
這與李光耀的遺願相違背,於是李光耀沒讓李顯龍,而是讓小兒子李顯揚做遺囑的執行人。
作為遺囑的執行人,李顯揚和哥哥,還有政府內閣,就這樣一問題開始存在一觀念的差異,最終也導致了新加坡李氏家族的恩怨大爆發。
2016年,弟弟李顯揚和妹妹李瑋玲,一條Facebook毫不留情地牽扯出家族內部矛盾的醜聞,把這個新加坡第一權利人的大哥李顯龍推到了世界的面前,同時上升到國家的角度,甚至需要通過民調的方式,來決定故居到底要不要拆。

2015年,李光耀逝世後李顯龍與李顯揚出席追悼活動
李家二代,個個都是實力派
弟弟和妹妹認為,大哥總理李顯龍沒有按照父親的遺願拆除房子,指責李顯龍沒有遵從父親的遺願,是在濫用權力,是在利用父親的政治資本和影響力,為自己和兒子撈取政治資本,是建立自己的「王朝」。而李顯龍採取了迴避的做法,他把這項事情交給了政府內閣去運作。
網友們把豪門鬥爭都看作是對遺產的紛爭,作為新加坡第一代總理和第三代總理、新加坡第一家族的故事,我們也真的難以理解了。
李顯龍作為國家總理,新加坡的高薪養廉的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是世界公認的。其妻子何晶,更是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的首席執行長,管理者超過50億美元的投資,年輕時曾經還是國防部女將。
淡馬錫成立1974年是新加坡政府投資,以私人名義註冊的公司,政府對其有100%的控股權,也是新加坡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04年至今從未公布過財務報表。夫妻間的收入自然不會在乎這筆小小遺產。

弟弟李顯揚,曾經服役,是新加坡民航董事會主席,也曾在國際大公司任總裁,並在這期間收購了澳大利亞第二大電信公司,辭職後在獅星集團任董事局主席。其稱自己對政治不太感興趣,當然自己更不差錢。
妻子林學芬是新加坡有名的經濟學家,是前經濟學家林崇椰的女兒,他們父女倆的經濟主張,對新加坡的經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妹妹李瑋玲,1955年生,是新加坡腦神經醫學院院長,至今未婚。其父親說,你繼承了我所有的品質,但它也成了你的弱點。我想就是強勢和獨斷,就是獨裁的一面吧。
三兄妹,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生活上自然不差錢,但是在父親遺囑上產生感情上的隔閡。當弟弟妹妹拋出「李光耀的價值觀哪去了」(What Has Happened to LeeKuan Yew's Values)時,這是在捍衛父親的治國理念和精神,還是李顯龍的內閣在捍衛政治「遺產」呢?

最具實力的李家第三代,閃亮登場,各表立場
李顯揚和李瑋玲認為,他們是在捍衛自己的政治,是哥哥李顯龍在為自己和兒子李鴻毅,想通過李光耀的影響力撈取政治影響,是未來給李家三代繼續當權鋪路。
如果沒有李顯龍的指示和默許,內閣作為國家機器,不會插手遺囑中房子的存留的問題。顯然這是在爭奪 「政治遺產」。
二弟李顯揚的長子李繩武,作為第三代也難得發聲,力挺父親,直接指責大伯國家治理上濫用權力,使得父母的處境和人權已經受到大伯和政府濫用職權的限制,從事使得父母不得不考慮移民的問題。
同時自己也為轉發了其他國家對於新加坡政府的不好的評價而受到新加坡國防部的傳喚,認為其蔑視新加坡法律,而遭到懲罰。
而鬧到這一步,李繩武態度依舊強硬,表態「我不能為自己沒有犯的罪而道歉」,並且再一次重申:「新加坡不再需要一個李家的領導人了,無論哪一邊陣營。就像美國,希拉蕊當然比特朗普要強,但是美國人不需要另一個柯林頓了。」
而李家第三代最有聲望的,就是李顯龍和何晶的長子李鴻毅和李顯揚的長子李繩武了。
李顯龍長子李鴻毅,生於1987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目前是陸軍軍部少尉,曾因為覺得某些事情不公,因郵件門事件觸犯國防守則受到懲罰。
而李繩武都是學霸,他是牛津大學圖靈學院全系第一優等生,劍橋大學經濟學碩士,史丹福大學博士,世界英語辯論賽最佳辯手,2016年人哈弗達希爾初級研究員。
當然作為貴族或者官三代,他們的資源我們也不用去艷羨,我們不要去看他們得到了什麼,只管去看他做了些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