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國家以信息安全為由對中國科技公司頻頻施壓。抖音海外版被強制轉讓、微信因「安全」被點名、華為晶片斷供……如此種種,都讓中國科技企業海外發展的步伐受到了嚴重影響。
最近幾年,陸續有很多中國科技公司跑到新加坡設立「基地」。比較知名的有騰訊、阿里巴巴。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也計劃在新加坡投資數十億美元,並增加數百個工作崗位。為什麼選擇新加坡?因為中美關係遇冷,而新加坡保持中立,且擁有非常出色的營商環境,所以大企業願意去。

不久前,騰訊發消息稱「將會在新加坡擴張業務,為東南亞及其它地區提供支持」。在東南亞騰訊已經設有多個辦事處,新加坡新辦事處是有益補充。
Oxford Economics專家Tommy Wu說:「因為中美在科技領域關係緊張,脫鉤風險加劇,中國企業將中國業務與海外業務分離有好處。新加坡是理想的選擇,因為新加坡在科技領域有優勢,離中國也很近,而且它還是東南亞的創新中心。」
實際上,新加坡一直都是西方企業建設地區總部的最佳選擇,因為那裡有先進的金融、法務系統,現在它被中國企業看中也是再合理不過。

英國諮詢公司Rouse的副總裁Nick Redfearn說,新加坡之所以對中國企業有吸引力還有另一個原因,與東南亞其它國家相比,新加坡更能吸引國外直接投資。Nick Redfearn說:「新加坡有很多地區總部,它們代表母公司運營業務,以外國投資者的身份向菲律賓、印尼、越南及其它地區投資。有了新加坡的遮掩,中國企業可以不用『中國面孔』投資。」Redfearn還說,2020年東南亞已經超越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地區交易合作夥伴。
中國科技專家和投資者馬瑞(音譯Rui Ma)補充說:「谷歌、Facebook、LinkedIn等西方企業已經在新加坡建設亞太總部,中國企業出於相同的原因選擇新加坡也是理所當然。最近中美關係降溫讓新加坡變得更有魅力,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唯一原因。」她認為全球化也是中國企業選擇新加坡的原因之一,既然西方企業能夠全球化,中國企業為什麼不能?中國企業願意從長遠著眼投資,在爭奪未來機會時不願落後。

每年8月9日新加坡國慶日,新加坡總是很忙碌,有遊行、有音樂秀、有空軍飛過……今年不一樣,新冠影響了一切。新加坡人只能享受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在家中享受。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新加坡成為亞洲最繁華的貿易轉口港之一,但它過度依賴全球貿易,大流行衝擊貿易,新加坡也成為重災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8月曾說,今年的經濟將會萎縮7%,這是新加坡建國55年以來萎縮最嚴重的一次。他還說:「在短期之內我們無法回到開放狀態,無法與全球經濟對接。」儘管如此,李顯龍還是很有信心,全球貿易流可能會轉移或者乾枯,但新渠道也會成長起來,新加坡應該為不同的未來做好準備。

怎麼做呢?新加坡政府將目光轉向電商、銀行數位技術,藉助移動App和其它平台拉動跨境貿易。在大流行席捲全球之前,新加坡已經與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建立新的貿易關係。總之,新加坡高度重視「數字貿易」。
Contour是一家在新加坡公司,它用數位技術簡化貿易金融流程,比如用區塊鏈技術對信用憑證進行數字化處理。Contour CEO Carl Wegner認為,公司之所以將基地建在新加坡,主要是因為有大量貿易金融活動通過新加坡發生但並不一定非要接觸新加坡海岸線。

新加坡正在推進一個名叫TradeTrust的項目,本質上就是建立一個互操作框架,為交換數字貿易文件提供方便,這樣能讓流程簡化加快。一位新加坡官員解釋說:「我們的未來是Bits和Bytes,是海底電纜和數據,不是只有貨櫃。」新加坡渴望繼續融入全球,與其它國家攜手合作,推動全球貿易數字化。
新加坡最耀眼產業的可能是金融科技產業,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行業也很耀眼,比如數據中心運營及管理。許多雲企業進入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是連接世界的樞紐之一,有穩定、親商的政府,對企業很友好。
JLL亞太區資本市場研究主管Regina Lim說,中國科技公司一直在向東南亞加大投入,這樣做至少已經有5年了。Regina Lim還說:「東南亞的狀況很像15年前的中國,當中國網際網路滲透率提高、電商增長時,這些中國科技企業賺了很多錢,他們相信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印尼、泰國。」

不久前,阿里巴巴完成對Lazada的收購,投資40億美元,成為控股股東。阿里巴巴還在新加坡核心商業區購買AXA Tower大樓一半產權,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海外購買商業地產,它會成為阿里巴巴海外總部。
新加坡成為科技明星並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早在10年前,新加坡政府就開始支持科技孵化器。現在新加坡擁有270隻VC基金,擁有4000多家科技創業公司,僱傭的員工超過22000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