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陳永財校長年度致辭

2022年01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最新的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上升了4位,名列全球第21位。這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自2010年開始排名以來最好的成績。在亞洲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也取得了第三名的佳績。2022年國際高等教育評級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全球第11位、亞洲首位。此外,在QS發布的37個學科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有16個進入了前10名,28個進入了前20名。根據2021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調查顯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就業力名列全球第九。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進步和成就也得到了新加坡教育部大學質量保證框架外部審查小組的認可。該小組於2021年3月訪問了新加坡國立大學,並表揚了其在作為全球領先大學取得卓越成績的同時,也始終意識到自己在新加坡高校教育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小組認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教學和學習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富有遠見和勇氣的變革;以及該大學在幾乎每個領域中的突出研究表現。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堅實的教育基礎,幫助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我們推行靈活的學術教育方式、跨學科教育,並為大部分本科學位項目設置了共同課程(Common Curriculum)。

為了進一步強調和提升跨學科、由學生主導的學習體驗,新加坡國立大學於2020年12月成立了人文與理學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簡稱CHS)。除了傳授基本技能和知識的CHS共同課程以外,CHS的學生還擁有前所未有的學習靈活性和選擇空間,以推動其在技能和知識方面的學習廣度和深度。CHS提供了3個跨學科課程、28個主要專業、50多個輔修科目,專業範圍廣泛,每學年大約有1000個課程模塊。

在2021/22學年,CHS吸引了大量申請者,首次錄取達到2300多名學生。

CHS將持續擴大和加強一系列的學術服務。計劃中的項目包括全球研究、製藥科學和營養學等第二專業,數據分析輔修科目以及新的CHS核心課程模塊。學生還可以期待在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參與跨學科研究活動。

202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還宣布成立了設計與工程學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簡稱CDE)。CDE是由設計與環境學院(SDE)和工程學院(FOE)合併推出的跨學科教育機構,將於2022年1月正式啟動。根據新的共同招生準則,CDE將於2022年8月迎來首批本科生,約有1600名。

CDE提供的最前沿教育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程結構,讓學生能夠在CDE的學習之旅中選擇自己的道路。從2021/22學年起,學院對14個所有的CDE本科學位項目推行了新的共同課程。CDE的學生也將擁有無與倫比的學習靈活性,可以深入研究他們所選擇的領域,或者拓寬視野,學習互補技能。我們預計大多數CDE學生將選擇增加第二專業、輔修或其他專業。

隨著CDE的形成與發展,兩個新的教育項目應運而生,一個是基礎設施與項目管理(IPM)工程學士學位,另一個是新跨學科第二專業可持續城市發展(SUD)。

SDE1

E7

在研究方面,CDE將利用技術專長的深度來推進專業和跨學科研究,同時探索新興領域,如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物理設備或系統的虛擬副本。「人居實驗室(Living Labs)」將進一步豐富教育和研究活動,例如我們的獲獎建築SDE1和SDE4大樓,它們因提出突破性的可持續解決方案而獲得認可;還有E7大樓,它將用於發展突破性醫療技術。

2021年,為了更大規模提供靈活的跨學科教育,新加坡國立大學還宣布了另一項重要發展舉措——將國大博學計劃(USP)和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Yale-NUS)這兩個優秀項目的最佳特色彙集在一起,形成一所新學院。新學院將秉承這兩個項目的優良傳統,以本科榮譽學院的優勢地位,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提供沉浸式和跨學科教育。

新學院將大大促進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跨學科教育

新學院的學生將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不同院系,它會提供一個獨特的平台來獲取知識、經驗和觀點,以對學生所選擇的專業進行補充。通過小組教學、住宿體驗、國際接觸和支持且包容的社區環境來提供廣泛、跨學科的課程,這類平台將有可能得以實現。

我們招募和培養頂尖人才的戰略仍在努力進行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很高興在「傑出青年教授席(Presidential Young Professorship)」的計劃下任命了40位助理教授,該計劃旨在吸引和招募不同領域的、優秀的年輕研究人員。2021年2月,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協會(NUS Society of Fellows)更名為傑出研究員獎學金(Presidential Fellowship),旨在吸引那些處於職業生涯早期階段並大有作為的學者,並支持他們作為獨立研究人員去追求能帶來深遠影響的學術研究。

從2020到2021年,我們很高興許多來自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傑出教師選擇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這個大家庭。他們包括Guillermo Carlos Bazan、Chen Xiaoyuan、Bello Guerra Fernando、Goh Boon Cher、Khong Pek Lan、Kelvin Low、Christian Anton Witting、Zhang Guodong等教授,以及副教授Hao Huang、Yao Yao等成員。新加坡國立大學還聘請了頂尖的行業從業者,如Benjamin William Cashore教授、Khoo Teng Chye教授和Lim Yeow Kheng教授,他們豐富的行業經驗將增強我們學生的學習價值。

在研究方面,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產出和質量都在強勁上升。我們的研究人員一共貢獻了11580篇論文,這些論文出現在2020年的期刊、會議論文集和書籍中。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20年,我們在創新型和綜合型方面的論文數量分別增加了一倍多和近四倍。2020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還從當地和國際機構獲得了超過8.21億美元的競爭性研究資助。

思科-國大企業研究室正式啟動

為了滿足研究和轉變發展方面的迫切需求,新的平台正在被建立起來。我們加強了與行業夥伴在材料研究、健康創新、智慧國家和可持續性方面的合作。在材料研究方面,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了功能智能材料研究院(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Intelligent Materials)。在智慧國家方面,主要舉措包括建立亞洲數碼金融研究所(Asian 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新加坡人工智慧二期(AI Singapore Phase 2)、思科-國大加速數碼經濟企業研究室(Cisco-NUS Accelerated Digital Economy Corporate Laboratory)。另外,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們議程上的重點,新加坡國立大學就此做出的努力將在後續章節中進行詳細闡述。

功能智能材料研究院

組織卓越計劃(Organisational Excellence, 簡稱OE)發展勢頭強盛。令人鼓舞的是,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年度組織靈活性調查的結果來看,員工們將新加坡國立大學視為一個優秀的組織,並積極響應OE計劃帶來的變化。

目前,OE在企業、學術、研究和基礎設施集群中都得到了積極應用。2021年,我們對400多個工作流程進行了審查、精簡和改進。這一年的許多OE項目都對整個組織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uNivUS和最近推出的NUService Hub。

2022年,我們期待更多的企業系統改革,例如推出財務系統2.0和綜合研究信息管理套件的剩餘模塊,這兩個主要系統將改變財務事項和撥款管理的工作流程。此外,我們也正在開發一套新的端到端數字採購系統以及企業合約管理系統。

可持續發展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首要任務。我是該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行動委員會(University Sustainability and Climate Action Council)的主席,該委員會成立於2021年,旨在整合和加強我們在教育、研究、創新以及運營管理方面的優勢,從而加快推動新加坡國立大學為新低碳經濟做好準備,在氣候行動上實現真正的轉型變革。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位項目的一個特色。新加坡國立大學擁有9個相關的碩士項目,10餘個研究生文憑和專業,140多個研究生課程模塊和190個可持續發展主題的本科生課程模塊。

新加坡國立大學將提升在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可持續性研究方面的能力,發展相關專業知識。另外,新加坡國立大學還與政府、私營部門和基金會合作,建立了熱帶綠色數據中心測試平台(Sustainable Tropical Data Centre Testbed)和可持續綠色金融研究所(Sustainable Green Finance Institute)。我們的氫能創新研究中心(Centre For Hydrogen Innovations)也將於2022年投入運營。新加坡國立大學自然氣候方案研究中心(NUS Centre for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將著手研究藍碳生態系統,重點關注沿海生態系統的二氧化碳封存。這些發展將對新加坡國立大學現有的太陽能、能源儲存、能源效率和廢物化能技術的研究方案進行補充。

1/2
下一頁
2025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揭曉:新加坡雙雄穩居前列,馬來西亞高校強勢崛起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閱讀
2025THE亞洲大學排名發布,新加坡國大、南大保持三四名!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2025 CSRankings震撼發布:中國高校強勢崛起,新加坡南洋理工領跑亞洲AI領域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一個陪讀爸爸眼中真實新加坡教育(小學篇)
2025年05月01日   •   2736次閱讀
2024年新加坡大學排名
2025年04月29日   •   2736次閱讀
2025新加坡留學生租房全解析:數據與細節中的安心之道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閱讀
原來校區遍布全球的,居然是新加坡這座國際學校!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閱讀
美國議員提案禁中國留學生?新加坡或成最大贏家!
2025年05月01日   •   2223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中學網址及地址大全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閱讀
2025高考後留學新選擇:新加坡與澳大利亞全方位對比,用數據解鎖最優路徑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閱讀
探索NUS:2025泰晤士排名中的亞洲翹楚
2025年05月02日   •   1539次閱讀
新加坡小一入學政策洗牌,PR學額縮減,國際生「地獄難度」,快來get通關攻略
2025年04月30日   •   1368次閱讀
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招生簡章2025
2025年04月30日   •   1197次閱讀
超1800人學簽突遭吊銷:留美中國學生的生存指南與未來抉擇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閱讀
新加坡競賽全解析:助力孩子攀登學術與創新高峰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閱讀
2025新加坡公立大學本科指南:通往亞洲頂尖學府的黃金通道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閱讀
2025英新港聯申實戰手冊:避開內卷,用數據找到最優路徑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中國學生專屬碩博連讀全額獎學金!通往新加坡名校的黃金跳板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申請攻略
2025年04月26日   •   855次閱讀
布萊頓國際學校申請攻略
2025年05月01日   •   855次閱讀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用新加坡A/O水準通關,讓世界名校觸手可及
2025年04月28日   •   855次閱讀
驚!2025新加坡KET考試大變革,國際學生留學之路危機四伏!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閱讀
ERC學院 新加坡初中學歷起點直升本科快速通道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新加坡北倫敦大學學院申請攻略
2025年04月28日   •   68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