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倡導下,已經邁出了一個很大的步驟走出去,如今不再只是大型國企,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將拓展的腳步邁向了東協,也將新加坡作為重要跳板之一,將其發展成一個區域總部。

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亞太地區)執行司長許仁和介紹,至今已有超過9000多家中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或製造基地,約110家中國企業在新交所(SGX)上市,市值約為249億新加坡元。

在新加坡設立公司作為區域財資中心,管理向東南亞的投資。這不僅能夠享受到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稅收優惠,還能享受到穩定成熟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配套服務,當公司更加成熟的時候,還可以到資本市場,發行債券或上市融資。同時,企業也可以在中國香港等美元債市場進行融資,將資金來源多元化。
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蘇州工業園區,到中新天津生態城,再到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中新兩國政府間合作在高層制度設計上予以保證。
中新(重慶)示範項目啟動後,中新兩國又開闢了連接重慶和廣西北部灣的鐵路通道以及後續通往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的海上通道。這條中新南向通道,就是要把重慶連接到廣西,再連接到東南亞,以降低西部的物流成本,也使區域內園區的發展可以進一步加快。
新加坡在「一帶一路」上的角色還體現在它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上。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方面,通過新加坡的樞紐地位,促進人民幣在東協地區的廣泛使用。
作為全球三大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之一,新加坡能為中資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資金融通。在參與「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上,新加坡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批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承諾的融資總額達900億美元。

新加坡還是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外匯交易中心,對於中資企業在境外擔心的外匯風險管理,新加坡金融機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由於部分東南亞國家貨幣波動性較大,銀行在當地龐大的網絡和當地貨幣儲備,能夠幫助企業充分規避貨幣風險。

那些在東協很多不同國家投資布局的企業,在新加坡搭建一個資金管理中心,借用新加坡的國際金融平台進行融資與資金管理,降低融資成本,這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在當地的競爭力。相較其他國家或地區融資,新加坡更為便利,銀行也可以幫助企業藉由新加坡進行再投資。新加坡作為很多跨國企業資金運用的區域平台,可以利用新加坡與多邊國家簽署的經貿協定,享受協定優惠,例如避免雙重繳稅,降低企業成本。同時,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善於運用創新的金融產品,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打造整個區域投資的資金安排。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中,有近1/3是先進入新加坡,而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也占到「一帶一路」國家對華投資總額的85%。
「藉助實體互聯互通,空運、海運連接,金融和商業服務的完善體系網絡,新加坡為國際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平台。」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交通與物流司司長饒忠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新加坡,能和國際一流的企業展開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和競爭,這才能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競爭力。其次,是新加坡獨特的社會環境。新加坡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並且,這裡獨特地融合了東西方文化,非常適合中國的企業發展;第三是新加坡的基礎設施建設規範完備,能夠保證一個企業從進入市場到深入發展,長期生根。 更重要的是,以新加坡作為跳板,整個東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需求龐大。
為了協助要在東協擴展業務的外國企業,大華銀行在2011年設立了外國直接投資諮詢部(FDI Advisory Unit,下稱「FDI諮詢部」),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跨境投資和銀行諮詢服務。

大華銀行FDI諮詢部與區域政府機構、當地商會和專業的服務機構一起,建立夥伴關係,通過區域性的生態系統,銀行能夠更有效地提供無縫整合的諮詢服務。
目前,大華銀行是唯一一家同時與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國國際商會簽署合作協議的東南亞銀行。自大華銀行FDI諮詢部成立以來,已經成功協助很多家中國企業進軍東協市場。
大華銀行FDI諮詢部,就是為了協助企業滿足這方面的需求,目前大華銀行已經在海上絲綢之路的五個熱點國家,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設立了中國服務部,協助中國企業儘快融入當地市場,高效地拓展區域業務。
【大華銀行是新加坡歷史悠久的銀行,創辦人的華裔背景讓其更貼近當地的華人圈層。1984年,大華銀行在北京設立代表處,正式進入中國內地;2007年,作為最早一批在華成立的外資法人銀行拓展業務。大華銀行在中國內地積累了大量與中國企業打交道的經驗,對中國的經濟環境、企業特點十分了解。同時,在新加坡當地豐富的資源、在東協地區龐大的網絡布局,對於走向海外的中資企業而言,無疑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的解決方案,是最合適的合作夥伴選項。而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理念,更容易建立起銀行與企業的互信和深入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