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層垂直式養魚場
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小城市國家,新加坡更容易受到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於新加坡90%以上的食物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且只有1%的土地用於農業,對國外的依賴性較強。面對當今動盪的世界局勢,如何確保穩定的糧食供應成為新加坡面臨的一項重要議題。
如今,新加坡多家農場正在利用科技提高糧食產量,以解決本國糧食安全問題。新加坡食品局食品基礎設施發展和管理部高級主管梅爾文·周就本國如何加強食品安全進行如下分享。
室內農場優化耕作空間
新加坡計劃到2030年滿足本國營養需求量30%的農業生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將增加國內魚、蛋和蔬菜等常用食品的產量。梅爾文·周認為,由於這些食品更容易腐爛,因此也更容易受到供應中斷的影響。
鑒於土地空間和資源有限,新加坡需要通過「強化每個單位面積」來優化有限的土地資源。
一家農場正在利用技術優化耕作空間,使用LED照明在室內多樓層種植蔬菜。他們設計的系統適合現有的多層建築,如工業區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種植區的占地面積。
這些室內農場更「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某些影響」,且種植者可以安裝傳感器,來確保空氣品質、光線和水等因素,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生長條件。
為克服土地限制,新加坡食品局還尋求使用替代空間進行耕作。多層停車場的屋頂被用來種植蔬菜。有農場不僅銷售綠色蔬菜,還為附近的老年居民提供就業和培訓機會。這類社區農場將有助於提高公眾對本地農產品的認識和支持。
垂直水產養殖方案
阿波羅水產養殖集團是新加坡的一家創新型企業,正運用八層垂直式養魚場來提高產量。
養魚場每層配備一個水箱系統,用於凈化、監測和循環魚場內的水。當魚的排泄物對水造成污染時,只需更換5%的水量即可。據報道,與定期清理整個水箱的傳統養魚場相比,垂直式養魚場可以大幅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梅爾文·周提到,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這種創新型養殖方式每公頃能夠提高約10到15倍的產量。
發展可持續農業
為繼續推進可持續農業的發展,新加坡食品局已為本國農場制定全新標準,確保農場有效利用資源、回收廢物。例如,非食用作物廢棄物在處置前可用於堆肥。
挪威創新署科技顧問佩爾·克里斯特·倫德博士說,「新加坡目前焚燒高達95%的食物垃圾,這是一種『資源浪費』。」
梅爾文·周認為,食物垃圾可以轉化為動物飼料——回收營養物質使其重回食物生產循環,新加坡食品局正在努力提高將食物垃圾轉化為動物飼料的效率。
美國國家環境署正在採取行動支持這一觀點,因為從2024年起,美國的大型餐館和食品工廠必須分離處理食物垃圾。
新加坡也希望鼓勵消費和浪費更少的「綠色公民」。據了解,新加坡的2030年綠色計劃是一項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全國性議程,計劃對年輕人進行可持續生活習慣的教育。
提供行業支持政策
新加坡食品局正在為創新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去年曾組織發起一項「30×30快速」捐款活動,向9個高科技農場捐贈3940萬新加坡元(2910萬美元)的資金,以促進糧食生產。
其中一家名為I.F.F.I的公司將建立一個室內蔬菜農場,並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監測農產品生長。同時設計水處理系統,以減少細菌數量,延長農作物的貨架期。
梅爾文·周說,新加坡食品局投入6000萬新加坡元(4440萬美元)設立農業食品集群轉型基金,鼓勵建設技術型農場,發展可持續農業。
隨著農業產業的轉型,勞動力需要接受培訓,同時必須吸引年輕人加入農業生產。「到2030年,我們預計農業和水產技術食品行業將創造約4700個工作崗位,並提供技能培訓。」梅爾文·周說。
新加坡食品局正與國內農場和高等院校合作,推出實習計劃和學位課程。據介紹,目前已有20名在理工專科學校學習水產養殖的學生被分別安排在10個養魚場實習。
梅爾文·周說,水產養殖行業的現有員工和希望進入行業的其他員工也可以參加繼續教育和培訓課程,獲得包括水產養殖和農業技術的在職學位。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各國政府意識到加強本國糧食安全的必要性。創新和可持續的新型農場建設將有助於新加坡減少對糧食進口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