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石油公司耐思特(Neste)斥資超過20億元,擴建位於新加坡的煉油廠,工程已經竣工,4月中正式投入運作,新設施每年可生產多達100萬噸的可持續航空燃料。以產量而言,這是世界最大的航空可持續燃料提煉廠。公司也將設置供應鏈流程,直接為停放在樟宜機場的航班,提供由更環保燃料和傳統飛機燃油混合的燃油,今後在新加坡過境的航班也可在新加坡添加這類混合式燃油。
耗資超過20億元擴建的煉油廠正式開幕,耐思特(Neste)是全世界最大的可再生燃料生產商,每年可生產260萬噸的可再生燃料,比之前多了一倍。其中100萬噸的可再生燃料,來自使用過的食用油和動物脂肪。擴建後的煉油廠現在也能提煉含有更多雜質的原料,耐思特公司認為設在新加坡的煉油廠地理位置非常好。
耐思特(Neste)總裁馬蒂勒姆說:「我們既靠近本區域的客戶,又能夠從這裡為全球的客戶提供服務,同時也靠近我們採購原料的地點。當然在進行這樣龐大的投資時我們還得考慮到環境的穩定性,因為我們打算長期經營。」公司也表示由於人才聚集,在新加坡的煉油廠也能從中獲益。
耐思特新加坡提煉廠的擴建工程耗資約16億歐元(約23.2億新元),總占地面積從過去的19公頃增至45公頃,可持續燃料和原料的年產量從130萬噸增至260萬噸,員工從120名增至近300名。新設施包括廢水處理廠和氫氣相關設施。

未來將建立可持續航空燃料(SAF)集成供應鏈
而耐思特(Neste)近日慶祝擴建廠啟用時也宣布,將建立一個通往樟宜機場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簡稱SAF)集成供應鏈。純SAF在大士擴建廠製成後,可送往裕廊島上一個專用設施與飛機燃油混合,再送到樟宜機場直接供應給客戶。
為落實上述計劃,耐思特(Neste)同意入股燃料儲存和基礎設施合資公司Changi Airport Fuel Hydrant Installation Company,相關交易還需滿足慣例成交條件。
純SAF的化學和物理特質與傳統飛機燃油相似,可以安全地與飛機燃油混合,做為「即用型燃油」使用,現有飛機的引擎和機場燃油供應鏈也不用更換。在混合燃油時,純SAF的含量占比目前不會超過50%。
隨著擴建廠投入運作,耐思特(Neste)公司如今能以更大規模生產SAF。這算是全球首個大規模的SAF設施。按照產量,它基本上讓新加坡引領世界。耐思特過去每年可生產約10萬噸的SAF,隨著新加坡擴建廠投入運作,加上荷蘭鹿特丹提煉廠改裝工程預計今年完工,總SAF年產量到今年底可達150萬噸。
目前SAF最大的市場在歐洲和北美,尤其在那些設有SAF相關監管框架和政策的市場,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英國和荷蘭等。不過,亞太地區的航空領域是個龐大市場,航空業要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很大程度取決於這個區域的發展。如果新加坡有生產SAF的能力,就能支持區域內的航空公司踏上使用SAF的旅程,也能給予政府信心,知道這裡有SAF供應,可以推進政策框架,發展亞太市場。對比從其他地區進口SAF,新加坡本地生產和供應的SAF還有助樟宜機場夥伴以更低的碳足跡實現可持續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