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媽媽全網求助,寶寶得怪病、體重一公斤、皮膚近透明
一位華籍女教師葛琦在新加坡早產,寶寶出生時僅一公斤重,皮膚幾乎是透明的,她和丈夫不僅要擔心寶寶的安危,還得應付高達35萬元的醫藥費。

(圖:來源自網絡)
葛琦說,她的預產期是4月28日,不料上個月12日下班和同事用餐後,感覺有股熱流涌下來。當時以為可能是膀胱被壓迫所致,隔天還繼續上班。
「在下班的時候,我就發現這個情況不對,因為它一直在流,然後半夜起來的時候,床也是濕的。」
葛琦在自行檢測液體的pH值和給醫生打電話後,才知自己是羊水破了。在醫生的建議下,她在14日入住竹腳婦幼醫院,開始在產房和普通病房之間來回折騰的保胎之旅,每天施打抗生素以及促進孩子肺部和腦部發育的針。
在葛琦懷孕26周又三天時,中國籍的她和英國籍丈夫迎來了兒子瑞澤。

(圖:來源自網絡)
葛琦說,兒子出生時體重僅有1.03公斤。
「我沒有見到他,只是聽到他有微弱的哭聲,然後醫生就趕緊把他帶去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
回憶起母子隔天相見的情景,她形容兒子「特別小,皮膚幾乎都是透明的,就覺得他特別脆弱,我也不敢碰他」。
「我當時立刻落淚,在為兒子出生感到開心之餘,心情卻難免複雜。」
「一方面是很難相信自己生出來一個這樣的孩子,另外也很害怕,因為他身上有大概十幾條管子,你聽到的只有機器『咚咚咚咚』的響聲。他在那個早產兒保育箱裡,又很小,面部表情又很痛苦,他這麼小就要拚命掙扎求存。」

(圖:來源自網絡)
葛琦在1月26日出院後,仍然每天到醫院去陪伴兒子,喂他母乳。她也儘可能保持樂觀的心態,每天記錄下兒子的每一個里程碑,例如首次微笑、首次睜開雙眼等。
「這些都是很小的瞬間,每天就數著他的一點點小進步、他體重的增長,每天他能平安地度過,不接到醫院的電話,心裡就覺得是很好的一天。」
夫婦倆也會幻想兒子出院後能做些什麼,能買些玩具、衣物等,靠著種種幻想支撐他們度日。
葛琦表示,兒子出生已近三周,儘管之前體重一度降到800多克,目前已有1.1公斤。雖然兒子現在情況比較穩定,呼吸機也已撤除,但醫生告訴夫婦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兒子估計還需住在NICU兩、三個月,他們也需為此負擔高達33萬至35萬元的醫藥費。

(圖:來源自網絡)
葛琦說,自丈夫在籌款網站Give.asia募款以來,他們已籌得超過11萬元。葛琦向給予幫助的民眾致謝,也表示若籌款數額超過兒子所需的醫藥費,會把多餘的善款捐給醫院,以治療其他的早產兒。
「現在,我先生和我都已經申請去做那個網站的志願者,之後我們會長期幫助這些早產的兒童,希望我們接收到了大家的幫助,也去回饋一些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