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綜合電) 《金融時報》報導,估計過去一年間,中國富豪流入新加坡的資金高達數十億美元,成了政治敏感問題;為避免引起北京反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私人銀行業小組(PBIG)所召開會議暗示,銀行避免討論大量資金流入的來源。
《金融時報》在報導中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化對民企監管和反腐行動後,再加上美中兩國對峙升溫,新加坡為自己規畫了一條謹慎的道路,希望成為中立的金融中心,吸引許多中國資金及富豪湧入。
根據當地律師和行業團體估計,截至去年年底,新加坡擁有1500個家族辦公室,比2021年底的700個,成長超過一倍,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
新加坡資產管理高管表示,到處都能感受到中國人的存在,這個現像不再是超級遊艇和豪華汽車,中國人正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成為新加坡社會各階層的話題。
金融時報估計,過去一年,中國富豪流入新加坡的資金高達數十億美元,成了政治敏感問題。為避免引起北京反彈,知情人士透露,今年2月20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私人銀行業集團召開會議上暗示,不要公開討論中國資金流入新加坡的話題。
一家跨國銀行高管說,很明顯,他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指的是中國,所有關於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議題都提及中國。
另一位銀行高管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暗示,總結為私人銀行應該「默默做你的事」。
對於《金融時報》的上述報導,私人銀行業小組周五發表聲明,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並未明示或暗示銀行避免討論流入新加坡資金的來源。
在2023年2月20日的會議上,私人銀行業小組指出,公眾評論往往注重中國到新加坡的資金流動,但新加坡整體的資金流入其實保持多元化,流入新加坡的資金增長來自不同市場的高凈值人士。
會議上同意,隨著更多資金流入新加坡,保持強有力的風險管理控制,以防範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風險非常重要。
會議還討論了如何促進財富配置到有意義的事業,因為家族理財辦公室對慈善事業和其他有利於新加坡和本地區的活動的興趣日益濃厚。
新加坡私人銀行業小組是2011年由私人銀行諮詢小組重新組建而成,目前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瑞銀共同擔任主席。它每年舉行3次會議,討論有關事項以提高新加坡私人銀行業的信任、聲譽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