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這個時代,各國的國土面積基本都是趨於穩定的狀態,不會有什麼增減。而新加坡卻在53年里增加13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國土面積,接近原本國土面積的1/4,它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新加坡有著「花園城市」的美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發達。2021年,新加坡GDP為3968.54億美元,人均GDP已經到達了7.28萬美元。
1965年,新加坡國家國土面積只有581.5平方公里,在此面積上想要讓新加坡成為強國、富國,實在是很困難。所以新加坡當局開始想通過填海造陸擴大自己的國土面積,發展工業,促進經濟發展。

新加坡填海造陸工程可以追溯到19世紀,此時新加坡還處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來往歐亞的船隻增多,英國殖民政府深感新加坡面積過於小,所以開始了在新加坡的填海造陸的工程。
在1878年到1885年,這7年時間裡,新加坡政府利用剷平華利山的沙石進行填海造陸。後來在19世紀早期,新加坡的安詳山、厄士金山、珀瑪山的部分也被剷除,用於填海。在這番操作下,新加坡在1965年國土面積達到581.5平方公里。

新加坡由於國土面積較小,各類資源匱乏,人地矛盾大,失業率高再加上1965年以後,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這一系列問題不得不讓新加坡探索獨自發展的道路。新加坡政府決定發展外貿驅動型經濟體制,通過工業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發展工業需要大量土地建廠,那地從何而來?對於新加坡來說,只能是填海造陸。
1960到1980年,這近20年里,新加坡通過填海造陸得到的土地面積為36.3平方公里;1980年-1990年,填海面積為15.2平方公里,速度有所緩和;1990年-2000年,新加坡國土面積迅速增加了49.7平方公里;2000年-2010年,新加坡國土面積又增加了29.7平方公里。

在1960年到2010年,這五十年里新加坡通過快速填海來擴充自己的國土,促進了世界本國經濟的發展,但這也帶來很多的負面問題。
一、嚴重生態問題。
在200年前,新加坡紅樹林大概有7500公頃,「移山」等工程的實施讓新加坡現存的紅樹林僅剩那個時期的5%。
填海造陸工程也給海洋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填海讓新加坡周圍海域水體變渾濁,珊瑚礁數量驟然減少,各種海底生物的數量也在減少。儘管新加坡現在在恢復生態,但不管怎樣都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二、對其他國家造成影響。
1.新加坡用沙石進行填海造陸,沙石在水流的影響下會不可避免地流向海底,造成柔佛海峽水深日益變淺,影響該海峽的通航,讓過往較為大型的船隻不得不選擇新加坡港口,形成了對他國的不經當競爭。
2.填海造陸會影響周圍海域,影響馬拉西亞漁民的收入。
3.可能會影響馬來西亞國家安全,距離德光島填海所在地不到500米的位置就是馬來西亞海軍訓練中心,馬來西亞感受到自己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4.沙子進口,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生態。對新加坡而言,沙子時填海造陸工程的命脈,沒有沙子,填海造陸工程就進行不下去,所以新加坡對沙子有巨大需求,會讓其他國家對其進行出口沙子。但大量出口沙子會嚴重影響破壞出口國的生態。即使政府下令禁止出口對新加坡的出口沙子,但仍有人會通過走私的方式向新加坡出口沙子,繼續破壞國家的生態。

目前,新加坡的計劃是到2030年,再增加38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現在新加坡可以通過填海造陸增加自己的國土面積,但是它位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其填海造陸終會受到這兩個國家的限制,到時候新加坡的前路又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