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氣溫即使僅下降1攝氏度,65歲及以上的年長者的心肌梗塞風險可高達20%;新加坡心臟專家指天氣和發病是否有直接因果關係還有待確認。
醫學界早前已證實,寒流所帶來的氣溫驟降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這個研究結果在溫帶國家已經獲得證實。然而,在四季如夏的新加坡是否就沒有風險?
杜克國大醫學院和國家環境局對此合作展開科學研究,收集10年來新國6萬多份出現部分心血管阻塞病患的發病數據,將其與新國氣溫和降雨數據進行對照。
這項發表在《全環境科學》研究結果顯示,熱帶地區寒流期間,即使氣溫僅下降1攝氏度,人們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風險會增加12%,65歲及以上年長者面臨的風險甚至高達20%。

新加坡十年數據顯示,氣溫僅下降1攝氏度可增加人們患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檔案照)
此外,國大心臟中心心臟內科高級顧問醫生陳淮沁教授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由於熱帶氣候下降1攝氏度而導致心梗發作是很罕見的。上述研究作為觀察性研究,提出兩者可能有一些關聯性。
他進一步解釋,由於新國氣溫就算下降1攝氏度或上升都不是長期情況,所以熱帶氣候和心梗之間是否存在直接因果關係,還是難以確定的。
他指出,冬季才是心梗或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因寒冷氣候下,心臟血管收縮可能影響血流,及寒冷天氣血壓和心率會自然上升,無形中影響了血管內的血流動力,在高血壓和高心率的狀態下,有時會衝擊病患心血管內的一些重要斑塊,這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陳淮沁也指出,即在寒冷氣候時,也就是人體稍微比較虛弱的狀態下感染了呼吸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和冠病,這些病毒引發心梗發作是比較常見的情況。
「患流行性感冒者在感冒的七天內,心血管併發症的幾率會比其他時候要高。」
陳淮沁建議,符合條件的公眾可接種流感疫苗來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