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國家,必然是由每個國民的付出與奉獻所組成。"

善濟價值觀: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
相信許多在獅城生活多年的朋友們都對善濟醫社早已略有所聞了吧。這一歷經百年歷史長河的機構,不僅僅是一個中醫社,也是一個由許多低調的社會熱心人士齊心組織的慈善機構。百年如一日,不分階層、種族和宗教,為貧困大眾服務,從未間斷過。
善濟醫社的發展史詩
成立初期

追溯到清朝末年,中國沿海一帶的貧民百姓因為生活困苦,漂洋過海到南洋某生。由於南洋氣候炎熱,潮濕多雨,這些先輩們由於經濟拮据,生病了卻無法及時求醫。患難見真情,一批善心人士共襄義舉,在1901年籌組了 「善濟醫社」,為貧苦病患服務。
發展階段

2012年,李顯龍總理親自主持後港分社的開幕
善濟醫社成立後,得到各地熱心人士的贊助與鼎力支持。善濟醫社的施醫贈藥不但為新加坡本地人服務,連一些遠在新山的貧病者也前來求診。現已發展成一家擁有15間分社,每天看診超過1200多人次的組織。
發展至今

2018年,善濟醫社啟動「督潘曹瑞蘭紀念基金」
在去年5月,拿督陳賢進博士(右二)與兒子陳德慎(右一)在哈莉瑪總統的見證下,把200萬元支票捐給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左一),並將已故妻子、督潘曹瑞蘭博士的藝術作品捐贈給了善濟醫社。該基金的啟動,為年長者提供了可負擔的醫藥服務,進一步實踐幫助社會中貧困群體的承諾。
長期以來,善濟醫社積極推進新加坡慈善事業的發展,播撒愛的種子,這種信念深刻在每個善濟人的心中,也傳播著這份大愛同理,感恩的心。
善濟醫社與迪斯特尼集團

2017年,新加坡紅領巾所屬的迪斯特尼集團受邀出席善濟醫社主辦的「善愛善濟慈善籌款晚會」
植根於新加坡的迪斯特尼集團,近年來也一直大力支持善濟醫社的發展,對善濟醫社定期做出捐助,為善濟醫社的慈善事業添磚加瓦。
在未來四年(2019年到2022年),到善濟醫社看診人次估計將高達250萬人次,發出的藥帖估計為480萬帖。面對如此龐大的工作量,那些長時間默默堅守在奉獻愛心崗位的醫師們,他們是否被合理地照顧到呢?
善濟醫社與億嘉國際

在今年3月27日上午,億嘉國際集團一行12人(3位億嘉國際總部員工、9位經銷商領袖)在億嘉國際愛心慈善大使馬雅芳女士、許小平女士帶領下捐獻了38箱380盒五行餐給善濟醫社,希望能夠將這份愛心五行餐分享給善濟的所有醫師和員工,對他們的一直以來無私的奉獻表示關心跟體恤。

2016年,億嘉國際與善濟醫社善款移交儀式
要說億嘉國際集團YI JIA與善濟醫社的緣分,其實早在2016年便已締結。在2016年3月,億嘉集團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郭炳廷在辦公室聽取了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在闡述有關善濟的故事後,大為觸動,深切的認同和支持,當場承諾捐贈30萬新幣,為慈善事業盡一份力。

時隔3年,當億嘉國際謝雨鍺董事長到訪善濟時,她發現每位醫師每天忙為幾十位病人看診,有時根本沒有連吃飯的時間都不夠。
因此,謝董決定將億嘉國際旗下MIRIKEL營養品系列的產品,將營養、健康且美味的《五行餐》,贈送給善濟醫社的醫師和員工,以此感謝每位醫師和員工為病患的愛心付出,為他們補充營養,從而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億嘉集團再次與善濟醫社聯手,共同澆灌愛心之花
億嘉國際愛心精神和善濟醫社服務理念一脈相承。億嘉國際集團自創立以來,始終秉承 「行善」的初心,積極回饋社會,相繼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愛心捐助,迄今累計超過1000萬美金。億嘉希望通過自身支持善濟,來帶動家人、朋友,讓更多的人來加入「善濟」,奉獻愛心。
今年,母親節(5月12日)善濟再次舉辦《溫馨五月感恩母親節》活動,將在全島分發10萬7000支愛心康乃馨,億嘉國際得知後,給予了贊助支持。屆時,教育部長王乙康先生將擔任主賓主持儀式。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表示,再次舉辦這個大型的母親節活動,主要是要讚頌母愛的偉大,並提倡孝心、尊重和回饋,希望可以藉機觸動國人散發愛心,讓他們以行動表達對母親的敬意。

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先生常說,「有國才有家,家和才萬事興,只有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社會才會越來越美好。」 而支持福利事業,積極參加各社區、團體、聯絡所等的慈善活動,是回饋社會的一種重要途徑!
善濟作為一個社會企業,需要社會經營,就是需要每個人都能獻出一點愛心。紅領巾希望在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到這個行列中,共創愛的美好家園。
勿以善小而不為,
希望大家能把這顆對弱勢群體,
無私奉獻的心傳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