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勞動市場在緊縮幾年後,去年末季開始疲軟。
在經濟不確定性中,企業預計縮減招聘和擴張,多數行業就業增長將低於去年。若勞動需求和職缺進一步減少,本地失業率可能上升。
1. 新加坡勞動市場疲軟
去年末季,不包括外籍女傭在內的總就業增長環比趨緩。儘管貿易相關領域的就業增長隨著去年下半年製造業復甦而回升,內向型和外向型服務業的招聘都放慢。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預料,經濟面臨疲軟背景下,今年勞動市場總體需求會趨緩,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企業可能會縮減招聘和擴張計劃,多數行業的就業增長預料比去年減少。來源:聯合早報
內向型服務領域就業增長跌至2022年首季以來最低水平,因外部增長前景不確定和本地消費支出疲軟,導致零售和餐飲行業招聘冷清。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嚴峻,製造業和批發貿易行業,也可能出現更顯著的就業疲軟。
2. 勞動市場總體供需依然平衡
報告指出,去年末季的居民失業率、裁員率、工時縮短或暫時被裁員的員工人數,均較前一季略有上升,長期失業率也高於歷史平均水平。
但多數指標接近或低於疫情前水平,顯示去年末季勞動市場供需平衡。職缺雖減少,但失業率未明顯上升,因人力需求在本就緊張的市場中逐漸放緩。
然而,若人力需求顯著下降超出預期,勞動市場彈性就可能變高。屆時,當職缺進一步減少,就會抬高失業率。
在此背景下,名義工資增長或趨緩,並限制服務業單位勞動力成本的增幅。金管局預計,服務業勞動力成本增長將持低,對國內成本僅形成溫和的壓力。
當局評估,漸進式薪金模式(PWM)會支持低收入雇員的工資增長,可是對經濟周期性敏感的行業,仍將面臨工資增長趨緩的現象。
不過,報告也指出,勞動市場調整主要影響非新加坡居民員工,他們占貿易相關就業的大部分。在勞動力緊張的行業,如醫療保健,對居民勞動力的需求將保持韌性。
參考資料:
1.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singapore/story20250428-6257231,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