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式教育,是多少人的童年噩夢
「媽媽,你看我用泥巴做的小青蛙」!
「髒死了!快去洗手」!
「爸爸,這次我考了全年級第10」!
「第10有什麼需要驕傲的,誰家小孩也不像你,有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
......
打壓式教育,可以算是上一代父母的「通病」。父母希望孩子可以保持謙虛謹慎的品行,對於孩子的成就和努力視而不見。而這種教育模式給孩子帶來的只有自卑和更加的不自信。
英國著名教育家史賓塞說:「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
鼓勵式教育模式,做到極致的當屬新加坡的國際學校!
從不以成績論優秀
很多媽媽都說,孩子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讀書,感覺他們都特別自信,自信到都有點「自戀」了。

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開家長會,老師不會告訴你,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是排名多少。
他們在慢慢淡化成績對於學生的重要性。老師不會或者可以說很少會指責孩子的某些缺點,又或者特別去強調孩子的短處。老師們只會講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並給予認可。
同學們也從來不互相攀比成績。即使進行攀比,他們之間更崇拜的也是學生的體育能力,動手能力,比如你跑得比我快,你跳的比我高,你畫得比我好,你琴拉得比我穩,你的創意比我的更加生動有趣。

所有孩子的自信心都被保護得很好。在這種積極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在自信的力量下,不僅會擁有陽光開朗的性格,而且也會擁有勇往直前,敢於拼搏的精神。
從小拿獎到手軟
新加坡每年都會舉辦大大小小形式各異的活動和比賽。由於人少,通常這些比賽都會以國際賽事方式舉行,在新加坡的學生會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國家級賽事,比如每年舉辦一次的新加坡國際鋼琴大賽、新加坡國際藝術體操比賽、新加坡國際機器人大賽等等。

而且,低齡階段的比賽基本上是人人都能獲獎。
新加坡的媽媽就曾講過,娃去參加國際藝術體操大賽,排名前1/3的是金獎,中間50%的給銀獎,後面的都是銅獎。基本上參加了比賽的小朋友都能上台拿獎,拍照留念,給孩子滿滿的儀式感。
新加坡國際學校也會給孩子準備展現自己的舞台,如戲劇表演。年末學期結束的時候還有音樂匯演,學校會邀請家長一起欣賞孩子們的才藝演出。

孩子在大大小小的表演過程中,能得到來自父母和學校雙方的肯定,自信心就從這方面鼓勵出來了。
新加坡國際學校的鼓勵式教育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擁有無人能敵的自信心。
他們侃侃而談,即使臨時需要他們登台演講,也可以岀口成章,引經據典。曾經去新加坡國際學校訪校的時候,隨便問一個學生,誰都不需要提前備稿,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很自如。面對提問,都能大方自然地進行回答。
這就是自信帶給孩子們的能量。自信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相信自己搞得定,可以說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礎。
今天又是羨慕新加坡國際學校學生們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