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數據顯示,在中國,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人民幣68萬元,約等於12萬7112新元。

這是中國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等人昨天(2月21日)在《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發布的最新數據。
報告把養育成本分為0-17歲、大學四年這兩個階段。在中國0-17歲的階段,全國平均養育成本為53.8萬人民幣。

而大學四年的養育成本估算為14.2萬人民幣,兩者合計,0歲至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中國全國平均為68萬零312元人民幣。

當然,養育成本有城鎮和農村的差別。城鎮0-17歲孩子平均養育成本為66萬6699元人民幣,農村則為36萬4868元人民幣,幾乎是城鎮的一半。

除了城鎮和農村差別,還有地區差別。養育0-17歲孩子,中國全國平均是53.8萬,最高的是上海,101萬;最低的是西藏,34.9萬。

如果按家庭收入,那麼,收入最高的20%家庭,0-17歲孩子養育成本為131.5萬人民幣,最低的20%家庭則為12.6萬人民幣,兩者差距十倍。

新加坡成本是中國的2.6倍
看到這個新聞,許多讀者來問,新加坡養育孩子的成本是多少?
眼哥專門去搜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
新加坡養育0-18歲孩子的成本,竟然是中國平均的2.6倍!
新加坡直接哭暈在廁所!
難怪有人哭訴中產階級到了新加坡要破產……
我們來看看新加坡這邊的數據。
新加坡0-18歲養育成本超百萬人民幣
根據D&S的估算,在新加坡把孩子從嬰兒養育到18歲,成本是22萬7750新元,約等於人民幣122萬元。

D&S的估算是,從妊娠至出生,總共花費1萬新元左右;出生到四歲,每年1萬3640新元,小計5萬4560新元;5-6歲幼兒園,每年6600新元,小計1萬3200新元;小學至高中/初級學院,每年9500新元,小計11萬4400新元;合計19萬1760新元,加上保險、旅遊等費用,至少得22萬7760新元。
現在我們來看看各階段的費用。
第一階段
從妊娠至出生
在新加坡,孕檢和嬰兒出生的費用,由於公立和私立醫院存在差別,因此費用介於5000新元至1萬5000新元之間。
根據D&S網站統計,在公立的竹腳婦幼醫院,A級病房順產費用大約5110新元;如果在私立的Mount Alvernia醫院,剖腹產費用為1萬2415新元左右。
新加坡公民享有政府提供的「嬰兒花紅」,介於1萬1000新元至1萬3000新元,分6.5年分批撥出,可以緩解一部分成本壓力。
另,產婦享有16周帶薪產假,嬰兒父親可以享有2-4周帶薪產假,以每周2500新元為限。
第二階段:0-4歲託兒所
在這個階段,D&S估算,平均費用每年1萬3640新元。
此階段的費用包括三個部分:消耗品、非消耗品、託兒費用。
消耗品包括尿片、奶粉等,每年介於1980新元至3180新元之間。
非消耗品包括嬰兒車、嬰兒籃、轎車嬰兒座椅、衣服、嬰兒床、奶瓶、玩具等,大約1800新元。
託兒服務分三類,一類是女傭,每月大約1000新元,一類是專職保姆,每月大約1500新元至1800新元,一類是託兒所,每月720新元。

(新加坡的託兒所,新加坡眼檔案照片)
假設父母把嬰幼兒送去託兒所,每月720新元,加上消耗品和非消耗品,每年的成嫩大約是1萬3640新元。
第三階段:5-6歲幼兒園
5-6歲通常會進幼兒園。D&S估算,每月費用大約160新元。

(幼兒園。圖源:新加坡眼)
如果上興趣班,那麼每月要加上兩三百新元。
加上其他生活成本,此階段成本是每年6600新元左右。
第四階段:7-18歲
7-12歲是小學,13-16歲是初中,17-18歲是高中/初級學院。
此階段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主流學校不收學費。
假設每周給孩子零用錢25新元,加上每月生活成本400新元,加上補習、興趣班等等,每月至少要750新元。
再加上課本、圖書、書包、衣服等等,每年成本大約9500新元。
0-18歲養育成本
合計至少22.8萬新元
這四個階段的養育成本加起來,一共19萬1760新元。
如果加上每年1000新元保險保費、每年1000新元簡單出國旅行、每年500新元新加坡境內遊玩、每年500新元家庭慶祝生日等活動費用,那麼,0-18歲一共出現22萬7760新元費用,約等於122萬人民幣。
注意哈,這是2023年估算的成本。現如今物價騰飛,出個國,其他的不說,就機票都不止1000新元了,哪是人均1000新元可以搞定的?除非是去馬來西亞過個周末……
大學本科+養育費用
現在我們來看看上了大學之後的養育費用。
假設孩子進本地大學,NUS、NTU、SMU、SIT、SUSS、SUDT,每年學費介於9000-13000新元,醫科、牙科等超高學費的不計。
加上宿舍費用,每年7000多,以及生活費,本科生一年得2.2萬至2.7萬新元左右。
這還不算出國遊學、到國外參加暑期班、到國外旅行的費用。
那麼,四年下來,平均得10萬新元;加上0-18歲的22.8萬,一共需要32.8萬新元,約等於176萬人民幣。
這個就比較吃力了。相比之下,中國平均0歲至本科畢業,養育成本為68萬人民幣,即便是最高20%的家庭,養育成本是146萬人民幣。

等於說,新加坡養育成本是中國平均成本的2.6倍。即便跟中國20%高收入家庭相比,也是1.2倍!
而這還只是新加坡普通家庭的支出而已。
真是壓力山大!
唯一的欣慰是,新加坡經濟尚可。根據數據,2023年人均GDP雖從2022年的12萬1914新元降至11萬3779新元,降幅為6.7%,但養育孩子到本科畢業的成本仍維持在人均GDP的2倍左右,勉強還可以應付。

(在梁建章團隊的報告中,同處儒家文化圈內,韓國的養育成本比例最高)
還有一組數據很重要。去年,新加坡經濟增長雖不佳,但仍維持正面增長。從個人層面看,無論是收入、可支配收入、個人消費、個人儲蓄都是正數增長。

換句話說,儘管孩子養育成本高,但本地居民還是可以應付。
正應了那句話,痛並快樂著。
本地居民生育率低是個大問題。人們生得少,因此,儘管養育成本高,但是絕對數還是可以應付;正因為尚可應付,因此,個人還「快樂」著,但,對社會和國家來說,生得少是個大問題,所以,社會和國家還是感覺很痛。
從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間,新加坡公民每年新生兒平均3萬2700人;但是,到了2018年至2022年,下降為平均3萬1800人。

對國家和社會來說,生育率低會出現幾個大問題。首先,是勞動力減少;其次,由於人口基數降低,人才愈發難得;再次,社會老齡化加劇,年輕人負擔愈發加重,愈發不願意生育,形成惡性循環。
嬰兒花紅從2萬4000新元起跳
提高生育率是新加坡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無解的難題。一個辦法當然是降低養育成本,比如發各種津貼,包括俗稱「嬰兒花紅」的現金補貼,頭胎可得2萬4000新元,第二胎可得2萬7000新元,之後分別是3萬1000新元、3萬7000新元。

但是,收效不好。畢竟,除了養育成本,人們不願生育的原因還包括受良好教育的婦女更加專注事業發展、人們逐漸重視個人多於家庭,不再視「無後」為大問題。
不僅新加坡,許多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都遇到同個難題。例如日本,截至2022年10月1日,日本人口總數跌破1.25億人,連續12年下降,反映了極端的少子老齡化發展趨勢。輿論認為,隨著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日本將面臨經濟和安全的巨大挑戰,包括勞動力萎縮、醫療和社會保障系統財政負擔加重等等。
還有一個例子是韓國,晚婚、不婚現象增多,人口老齡化嚴重。按人口趨勢估算,50年後韓國總人口將跌至約3620萬,其中近半數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屆時韓國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ABC丨編輯
KS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