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正對一家名為深度求索 (DeepSeek) 的中國人工智慧 (AI) 初創企業展開調查,以確認該企業是否通過從其他國家購買的方式,規避了美國對英偉達 (Nvidia) 高端晶片的出口限制,而新加坡成為了此次調查的關注焦點。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柯成興教授 (Danny Quah) 指出:「美國有權自由審查任何它想審查的對象。新加坡一直嚴格遵守國際法,但當前審查的廣度和深度表明,無論多麼謹慎行事,都難以完全擺脫美國的懷疑。」

▲美國正在調查中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DeepSeek 是否通過從他國公司購買英偉達高級晶片來規避美國晶片出口禁令。(路透社)
美調查中國AI企業DeepSeek
晶片出口限制引爭議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美AI競賽的愈演愈烈,此類審查或將變得愈發嚴格。同時,他們警告稱,美國在限制各國獲取晶片及合法購買晶片後的具體用途上,存在過度干預的風險。
自2022年起,美國逐步擴大了對中國禁售晶片的種類,並將貿易限制的地域範圍擴展至更多國家,旨在減緩中國在國防和其他戰略產業中應用AI技術的步伐。
據行業觀察者透露,今年1月,總部位於杭州的DeepSeek發布了最新AI模型R1,其性能號稱能與谷歌和OpenAI的模型相媲美,但成本卻低得多。這一消息向美國敲響了警鐘,顯示其出口管制措施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據彭博社和路透社1月31日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官員正在深入調查中國人工智慧初創企業DeepSeek,懷疑其利用新加坡及其他國家的中間商渠道,獲取了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的英偉達高端晶片。

行業觀察者向《海峽時報》透露,中國科技公司可能通過中間商採購或在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其他國家租用數據中心進行模型訓練等方式,獲取此類被禁晶片。這些數據中心所使用的英偉達晶片均為合法獲得。《海峽時報》已就此事聯繫新加坡貿工部請求置評。
美國商務部長候選人盧霍華德·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在1月29日表示,DeepSeek已經「找到方法繞過」美國對英偉達晶片的出口管制。他預計上任後將嚴格執行晶片貿易限制。
同時,美國眾議院一個專注於中國的專門小組中的資深議員——民主黨人拉賈·克里希納莫提 (Raja Krishnamoorthi) 和共和黨議員約翰·穆勒納爾 (John Moolenaar) 在1月29日致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茨 (Mike Waltz) 的信中,特別提及了新加坡。他們建議,對於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如果其不願配合打擊對華晶片出口,就應受到嚴格的限制。
英偉達最新的財務報告顯示,其第三季度收入的22%來自新加坡,使新加坡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晶片買家,這也引發了有關部分晶片可能被中國企業獲取的猜測。不過,英偉達發言人在1月29日澄清稱,新加坡購入額高並不直接表明晶片被轉售給了中國。該發言人補充說,雖然這些交易的帳單都是記在新加坡客戶的帳上,但晶片大多被運往新加坡以外的其他地方,運往新加坡的晶片數量實際上微乎其微。
新加坡華僑銀行 (OCBC) 首席經濟學家林秀心 (Selena Ling) 表示:「新加坡作為區域金融和貿易中心,擁有大量高端製造業投資。由於許多跨國公司在此設有區域總部或財務中心,因此在此進行結算並不奇怪。」
新加坡半導體業面臨
美國晶片管制挑戰
新加坡的半導體行業作為最大的製造業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約為8%,並為許多民眾提供了就業機會。若美國對新加坡獲取晶片實施嚴格管制,無疑將產生深遠影響。
柯成興教授指出:「當前,美國將其合法性考量泛化至各種管制手段之中,並愈演愈烈,這或將促使美國逐漸樹立起一種與世界其他國家全面對抗的堡壘心態。」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 Alex Capri著有《技術民族主義:如何重塑貿易、地緣政治和社會》(Techno-Nationalism: How It’s Reshaping Trade, Geopolitics And Society)一書則從美國的角度解釋了這一擔憂。他說:「英偉達晶片大量湧入新加坡,催生了一個繁榮的黑市。」
2024年,黑市上英偉達H100晶片——用於人工智慧應用的高端圖形處理單元(GPU) 晶片——的售價高達10萬美元,是正常價格的三至四倍。這些晶片通常由程式設計師、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遊戲玩家組成的中介網絡進行交易,儘管單次交易量不大,但已經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鏈。

Capri指出,除了通過第三方購買晶片外,中國科技公司還可能通過在其他國家租用雲計算空間和數據中心來規避美國的出口管制。他強調,中國公司可能正在利用其他國家的企業、研究機構和大學來訓練人工智慧模型。這樣一來,他們便能利用他人合法獲得的英偉達晶片,間接訓練和開發自己的人工智慧模型。
新加坡作為數據中心的樞紐,匯聚了Singtel、Equinix、Meta、谷歌和亞馬遜網絡服務等多家主要運營商。這些數據中心提供了一系列合法服務,與新加坡政府打造高科技製造、金融和物流中心的願景相契合。
地緣政治風險諮詢公司SJK Geostrategic Advisory執行董事薩稀賈古瑪博士 (Shashi Jayakumar) 預測,美國不僅會加大對新加坡的管制力度,還會對其他國家實施更嚴格的管制,以彌補其認為存在的安全漏洞。
他說,美國可能會像最近公布的《人工智慧擴散出口管制框架》(AI Diffusion Framework)那樣,對這些管制措施進行分級處理。在該框架下,那些被認為是值得信賴的國家,在獲取美國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時,受到的限制最少。
他還警告稱,美國可能將新加坡視為規避出口管制的渠道。他說「如果美國有真正的國家安全擔憂,就應提供事實證據和細節,而非單純大肆宣揚。」
文章來源:《海峽時報》,2025年1月31日,星期五
作者:游潤恬 (Yew Lun Tian) | Ovais Subhani
游潤恬是《海峽時報》資深的外國記者,專門負責報道中國事務。
Ovais Subhani擔任《海峽時報》的高級商業記者一職,其撰寫的文章擅長揭示最新的經濟、貿易和金融資訊。此外,他還專注於報道新加坡的半導體、能源等關鍵產業動態。
其他則由位於華盛頓的Bhagyashree Garekar進行補充報道。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