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期間電視講話引起輿論的廣泛討論,其中最被人關注的就是「新加坡總理喝一口水換一種語言」。不少網友調侃:「我也想要這種能力」,也有網友開始科普,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政府的官方語言也有多種,李顯龍總理所使用的英語、馬來語和華語這三種語言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實際上,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除了李顯龍總理在演講中使用的英語、馬來語、華語,還有泰米爾語。
為何設置多種官方語言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是基於多元種族國家的立場,以與東南亞國家和睦相處為目標而制定出來的。
憲法規定馬來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但是事實上,英語是主要的官方語言、教學語言和商務語言。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英語在殖民時期一直都是殖民政府的官方語言,這一語言的影響範圍很廣,波及新加坡甚至周邊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地區。新加坡在獨立後也繼續選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除了歷史上殖民地的影響外,也存在著國家領導人對於吸引外資,發展經濟的考慮。
使用馬來語,甚至新加坡國歌都是用馬來文演唱,主要是基於尊重當地原居居民所使用語的考慮。新加坡本就是從馬來西亞的領土中獨立出去的,在生活物質等方面嚴重依賴馬來西亞,兩國民眾也保持著密切的來往,且有眾多親屬。如此看來,憲法將馬來語規定為國語也就十分自然了。

新加坡國歌 來源:Google
在新加坡人口中,華人約占74.2%,馬來族約占13.3%、印度裔9.1%,歐亞裔/混血3.4%,所以,華語也作為一個華人群體的母語而存在於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中。除此之外,前總理李光耀認為,隨著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拓展自己的商業利益,新加坡將成為中國追逐自身目標的中心,而新加坡公司也會加強自己在中國的地位,一口流利的漢語將成為新加坡公司與外國公司競爭的先發優勢。
第四種官方語言,也就是李顯龍總理未在演講中提到的泰米爾語,本身是一種有超過二千年歷史的語言,屬於達羅毗荼語系,通行於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東北部。印度裔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種族,而且今天的新加坡也是海外印度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來源:維基百科

來源:簡書
為什麼選擇泰米爾語
而不是印地語?
相較於前三種官方語言,可能更多人會對於泰米爾語有疑問——印度本身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為什麼新加坡卻選擇泰米爾語,而不是印地語作為其官方語言呢?
對於新加坡的印度人來說,大多數都是1819年後移民過來的。最早的移民者包括眾多短暫停留的工人、軍人和囚犯。最後形成印度群體是在20世紀中葉。新加坡的印度人幾乎來自印度所有主要種族,其中最大一部分來自印度南部。在新加坡的印度居民中有58%由源自泰米爾人祖先的印度人組成,少數印度人種包括馬拉亞利人、旁遮普人、信德人、古吉拉人等。
印度的泰米爾人來自泰米爾納德邦,地處印度最南部,是沿海地區,海運發達,方便出海。其實可以做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類比,印度的泰米爾人與中國早期的華人移民群體有些相似。早期的華人移民群體主要是福建人和廣東人,福建和廣東位於中國南部,而印度移民也有地域性,這裡的泰米爾人也是來自印度南部。或者說,印度也有自己的「福建人和廣東人」,也就是泰米爾人。他們是印度最早移民海外的族群之一。
下圖左為泰米爾語,右為印地語。

來源:騰訊網
泰米爾人喜歡出國移民的傳統,還要歸因於英國人。大英帝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後,東印度公司從馬德拉斯抓來大批勞工發放到各個殖民地,與廣東和福建地區早期的「賣豬仔」、「苦力」有些相似。
來自泰米爾納德邦的印度人不講印地語,只講泰米爾語,也類似於新加坡的華人移民由於大多來自中國南方,多講粵語閩南話客家話潮州話等各種方言,不講北方方言。
其實,印度語言本身就非常複雜,語言種類也非常繁多。這些語言主要分屬於兩大語系:印歐語系的印度-雅利安語支(使用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和達羅毗荼語系(使用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2%),此外還有部分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和南亞語系蒙達語族,以及其他一些孤立語言。而泰米爾語(தமிழ்)正是屬於達羅毗荼語系南部語族,是達羅毗荼語系中最重要的語言,也是印度憲法承認的語言之一。分布於泰米爾納德邦,使用人口約3500萬。
新加坡官方將泰米爾語作為官方語言,主要是考慮到當地印度裔的語言使用習慣,如此有利於當地印度裔群體的溝通。
新加坡也將泰米爾人的「光明節」設置為法定節假日。

來源:新浪博客

新加坡光明節 來源:百度圖片
泰米爾語目前在坡的使用情況
有報道指出,目前在新加坡年輕一代的印度裔,泰米爾語的使用程度已經不是很高了。在新加坡的「小印度」,曾經有電視節目隨機採訪當地的印度族群,讓受訪者用泰米爾語回答一些身體部位的具體名稱,比如「眼皮」「眉毛」。調查結果顯示,印度裔的年輕人幾乎沒辦法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怎麼說,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可以回答正確。
對於這種現象,當地的新加坡人表示,這些不能流利說出泰米爾語的印度人,是因為他們從小在英語的環境中成長,所以泰米爾語的使用頻率不像老一輩印度人那麼高。但是在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會有專門以泰米爾語為語言來授課的小學,在中學階段,學生也可以選修泰米爾語的課程以及參加考試。所以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印度裔仍然在日常生活中會使用泰米爾語。

新加坡「小印度」 來源:新浪博客

新加坡「小印度」 來源:新浪博客
在社會生活中,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和英語的地位是平等的,主要表現在政治層面。在國會的討論和辯論中,國會議員可以使用任何一種官方語言,並提供即席同聲翻譯。但是,四種語言在日常中的使用卻略有差異。
印度族的數量在新加坡人口中最少,因此除了印度族人群之外,其他群體較少接觸泰米爾語。將泰米爾語設置為官方語言,主要作用是體現平等。
在媒介語言的使用上,泰米爾語的使用相對其他三種官方語言也較少。在電視播放上面,新加坡媒體集團的頻道播放四種語言,但英語和華語節目卻占用80%的播放時間。在新加坡報業控股屬下的7份主要報紙中,有英文報紙《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1家,中文報紙5家(《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星期五周報》和《大拇指》),馬來文報紙(Berita Harian)及泰米爾文報紙(Tamil Murasu)分別只有一家。
一些泰米爾語的小科普
不少來到新加坡讀書的同學,會認識到一些印度的朋友,接下來小編就來科普一些簡單的泰米爾語,下次可以嘗試用它們來跟你的印度同學聊一聊哦。
1)Enna (拼音讀作yan na~)
Enna是what的意思,類似「幹嘛「?由這個詞可以衍生出很多其他的句子。
2)Enna pandra?
Engeh Poreh?
Mani Enna?
以上三句 是由「Enna」延伸出的一堆問句,分別是what are you doing? / where are you going? / what time is it? 的意思。
3)Vanakkam! / Booituvarran!
這兩句應該是學習語言最常用的「你好!/再見!」,學會這兩句就可以和印度朋友愉快的尬聊啦。(不過目前很多印度朋友已經表示直接用hello/bye代替了)
4)Ya piti erukeh? / Nalla erruen.
這兩句一問一答,就是英文中必學的「How are you? I am fine.」看來不僅英文中會這麼用,印度朋友也會用這種方式打招呼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