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諮詢集團Skytrax最新的「世界最佳機場」排名中,新加坡樟宜機場從去年的榜首下滑至第二位。卡達多哈的哈馬德國際機場一年來首次奪回世界第一的位置。Skytrax全球機場獎於周三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客運碼頭博覽會上頒發。
樟宜機場還被評為「亞洲最佳機場」和「世界最佳機場移民服務」。樟宜機場皇冠假日酒店第九次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酒店。Skytrax每年對60多個國家的乘客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辦理登機手續、抵達和中轉程序的看法,以及在全球550多個機場購物的看法。今年的獎項調查是在去年八月至今年二月間進行的。
除哈馬德國際機場和樟宜機場外,全球前十名中的其他機場分別是:韓國仁川國際機場、日本羽田國際機場、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國際機場、德國慕尼黑機場、瑞士蘇黎世機場和土耳其伊斯坦堡機場。樟宜機場曾12次獲得世界最佳機場獎,上一次是在2023年。哈馬德國際機場被評為2021年和2022年世界最佳機場,今年是該機場第三次獲獎。
樟宜機場集團全年凈利大增至4.31億元

樟宜機場集團截至3月底的全年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3300萬元飆升至4.31億元。根據樟宜機場集團周四(6月6日)公布的業績,由於旅遊業的復甦和客運量的強勁增長,該集團截至3月底的一年收入和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5%和60%,達到22.7億元和10.5億元。
報告指出,上一季度的強勁流量增長主要是由於在新加坡舉行的大型活動以及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互免簽證。該機場處理了6250萬名乘客和34.4萬架次航班,分別為疫情前水平的91%和90%。
相比之下,上一財年只有4260萬乘客和25.7萬人次的起降。然而,由於通貨膨脹壓力和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機場的特許經營收入恢復較慢。
報道稱,經過三年半的大規模擴建,機場的2號航站樓於去年11月全面重新開放,使機場的總載客量達到每年9000萬人次。同時,隨著客運量的增加和四個航站樓全面恢復運營,該集團的運營費用同比增長20%,達到22.3億元。
樟宜機場集團總裁Lee Siew Hian表示:「雖然航空業前景看好,旅遊需求也在上升,但我們也認識到,航空業仍處於高度動盪和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為了保持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樟宜機場將繼續投資,以增強機場作為航空樞紐的吸引力。這包括將從2025年開始開發的5號航站樓。」
報告還顯示,該集團的資產仍然強勁,截至3月底,資產同比增長8%,達到144.7億元。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資產來自房地產、廠房和設備以及投資性房地產。今年,該集團還投資超過8億元,用於修復和升級機場設施,以及擴建2號航站樓和開發樟宜東部商業和休閒區。
截至3月底,該集團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為21.15億美元,高於上一財年的15.95億元。貸款總額為19.2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9.72億元。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