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刷遍了朋友圈和微博,17歲男孩跳橋身亡!

這條不到一分鐘的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4.6億,對此事件的評論更是數不勝數。
而最近的北大弒母案事件也正被熱議。這兩件事把家庭教育問題再一次推向風口浪尖。

17歲男孩跳橋新聞事件

17歲男孩跳橋事件
事情發生在4月17日晚上七點,上海盧浦大橋世博大道,一位中年女性突然在高架上停下了車,對著車內的人說了句話,只見車內衝出一個少年,飛奔到橋邊,縱身跳下,沒有一點猶豫。
女子趕忙追了過去,但是為時晚矣,少年早已跳下橋,女子跪在橋邊嚎啕大哭。後經證實兩人是母子關係,少年才17歲,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產生矛盾,在車上被媽媽批評之後,直接跳下高架,已經身亡。
男孩跳橋全程不超過5秒,這樣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著實令人嘆息。
有人說,孩子太不懂事了,難道就沒想過生你養你的父母嗎?也有人說,誰也不知道這個孩子跳橋之前經歷了什麼。但不管怎麼說,釀成這種悲劇,父母的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今,一條鮮活的生命已經消失,我們無從得知媽媽到底說了什麼。只是有很多人說,在心疼這個孩子的同時也表示理解,青春期的沉重壓力,父母無盡的指責,似乎是每個少年沉重的夢魘。

新加坡的少兒教育問題

正如網友所說,這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只存在於一個國家的問題,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常常是全球之殤。
新加坡的孩子,尤其是出生在華人家庭的孩子,和中國孩子所面臨的壓力很像。新加坡父母是出了名的kiasu,就是閩南語的「怕輸」,跟中國人的「不輸在起跑線上」簡直是如出一轍。

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下,父母會給孩子報無數補習班,讓孩子的生活中只充斥著學習、分數、排名,並且一定要孩子聽話,最好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新加坡家長也會傾向於成為嚴厲的虎爸虎媽,之前有報道過一則新聞:
一位新加坡虎爸在淡濱尼的宜家停車場當眾斥責他的6歲女兒,女孩長發白裙跪在地上告饒,這位虎爸還是不停口,甚至還動手狠摑孩子,一邊的媽媽也沒有制止。

這件事在新加坡也同樣引起熱議,不可否認,父母這樣的態度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無法彌補的心靈創傷。這件事也讓全島人認為,在新加坡,有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非常「華人風格」,以嚴厲和說一不二著名。

和歐美國家比起來,中國和新加坡和教育方式他們差別很大,拿學習這件事來說:
中國家長信奉「起跑線」理論,全程陪同各種輔導監督,還有氣出心梗的鮮活例子;
新加坡家長也重視教育,送孩子去各種補習中心,他們小小年紀戴著眼鏡忙碌著也是一道風景;
而歐美家長崇尚「快樂」教育,social life也是不能缺的,每天沒作業還帶孩子一起參加各種活動。



新加坡政府的對策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每個國家都相當重視教育問題,面對孩子們的心靈創傷,新加坡所有學校都配備了心理輔導醫師。小朋友的班上還有行為指導老師,這都是為了密切關注孩子們的心靈健康。
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中新都無比重視,卻始終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太多壓力,有時就是某一句話觸發了積攢太久的委屈……
希望今天的話題會讓家長反思與孩子的相處,不要「無意中」傷害你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