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告訴你這家配飾店的產品全出自新加坡品牌,你相信嗎?圖為Raoul的百利宮專賣店,攝於2007年。(Raoul提供)
作者 許耀泉
大家或許聽說過,新加坡人有個壞習慣,那就是認定只有外國產品才是優質的,Made in Singapore(新加坡製造)怎樣都好像差了一點。
但新加坡市面上其實有不少高質量的品牌,名字聽起來非常洋氣,貌似來自國外,卻全都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本地姜。
蟻粉家中說不定也找得到這些品牌的產品,其中一個還可能是大家的兒時記憶呢!
1. Raoul
2002年成立的Raoul走的是高檔路線,本地的分店開在濱海灣金沙和百利宮(Paragon)這些高檔購物中心,在美國也延續同樣的作風,第一個零售店就開在奢侈品百貨連鎖店布魯明戴爾(Bloomingdale’s)的旗艦店。
Raoul創立後在短時間內就打響國際知名度,除了在美國站穩腳跟,還進軍歐洲,奧斯卡得獎女演員Jennifer Lawrence和英國凱特王妃都曾穿過他們的服裝。

英國凱特王妃2012年偕同威廉親王訪問新加坡時,穿的就是本地品牌Raoul的連身裙。(海峽時報)
可惜的是,Raoul最終敵不過本地零售業的挑戰,於2016年關閉了位於百利宮的最後一家專賣店。蟻粉若還想購買他們的服裝,只能上網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找到二手貨了。
2. Tocco Toscano
Tocco Toscano是義大利文,意思大略是「托斯卡納(Tuscany)的一抹風情」,大家或許因此誤以為它是義大利品牌。
這個猜測其實也沒有全錯,因為Tocco Toscano現任總裁羅永山的父親曾是一名義大利皮匠的學徒。學成後獲得授權,在亞洲售賣屬於師父的Toscano品牌產品,並在1990年買下其商標,再重新命名為Tocco Toscano,以新形象面市。
羅永山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也透露,除了傳統的手提包和皮帶等皮製品外,公司也為了迎合新一代消費者的喜好,和其他品牌合作推出新產品。
其中就包括與新航合作的可持續系列產品,如這個以救生衣改造而成的黃色小包包:

Tocco Toscano和新航合作、以救生衣製成的包包。(Krisshop提供)
Tocco Toscano目前在亞洲擁有16家分店,並計劃進軍歐美市場。
3. Luzerne(陸升)

陸升的優質中西餐館擺設碟。(陸升提供)
Luzerne乍看之下跟瑞士城市琉森(Lucerne)很像,卻是個貨真價實的新加坡公司。
陸升是本地陶瓷餐具品牌,董事長陸鎮源是第二代接班人,由他父親創辦的母公司協發控股(Hiap Huat Holdings)原本只是進出口陶瓷餐具,但隨著生意擴展,公司決定開始自己製造陶瓷。
據《聯合早報》報道,陸升利用高科技,每年能製造超過2800萬件精美的陶瓷品。
李顯龍總理甚至在2016年的國慶群眾大會上點名陸升,以協發控股在2004年創辦陸升為例子,解釋傳統公司可以如何轉型,擴大商機。
4. TWG Tea
精品茶葉公司TWG Tea經常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它是來自歐洲的高檔品牌,但其實就是一個新加坡本土品牌。

TWG的愛雍·烏節旗艦店。(TWG提供)
的確,除了較高的價位、包括法文詞彙的商標,其分店的裝潢也都洋溢著英國風格,與帶著濃濃本地風味的亞坤連鎖咖啡廳和遍布全島的咖啡店形成強烈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其標誌中的「1837」並不是其創立的年份,而是新加坡英國商人組建新加坡商會(Singapore Chamber of Commerce)的年份。 TWG目前在全球有70多家分店,遍布亞洲、歐洲、中東和北美。
5. 斧標驅風油

斧標驅風油是年長一輩的媽媽們必備的物品之一。(海峽時報)
斧標驅風油獨特的氣味,相信許多蟻粉都難以忘記。
不管是頭暈肚疼,還是蚊蟲叮咬,年長一輩的媽媽們幾乎肯定用過它來應付孩子們的疑難雜症。
人們普遍稱為「風油」的斧標驅風油從包裝來看,容易讓人以為它是中國或香港的產品,但它其實是本地梁介福藥業公司的招牌產品。
斧標驅風油目前在不同國家的市場分銷,包括越南、緬甸、南非、斯里蘭卡、柬埔寨、菲律賓和土耳其。
6. Prism+

Prism+的Q系列Ultra電視機。(Prism+提供)
電視和電腦螢幕品牌Prism+主打親民價格,因此在本地頗受歡迎。
但這個本土品牌可不是只靠低價競爭,它憑著2020年推出的Q系列電視機,成為第一個獲得谷歌安卓電視(Android TV)認證的新加坡電視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