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女不胖
35歲、無業、全職媽媽
上面每一個詞,都是現代女性們避之不及的雷區。
當大家為了女性的獨立而在職場上堅持努力的時候,我卻選擇了回歸家庭,告別了職場上的揮斥方遒,跟隨隊友帶著兩個孩子從上海搬到了新加坡,過起了每天「洗手做羹湯」的主婦生活。

在做出舉家搬遷這個選擇之前,我曾經深深地焦慮和擔憂過自己的未來,害怕自己沒有了工作和收入,會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更害怕會因無人依靠讓自己陷入兩難境地。
可如今一年過去,我卻發現這是三十多年來活得最好的自己。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淡定、肆意和豁達過。

選擇成為家庭主婦,
會失落/焦慮嗎?
落差和空虛是一定會有的。
忙工作忙了十幾年,我從來沒有機會可以讓自己徹底地、好好地休息一下。作為標準的奮鬥型人格,短暫的放鬆之後很快就會迎來沒有目標的焦慮階段,整個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幹嘛。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工作沒有朋友,只有被迫一頭扎進帶娃和操持家務的瑣碎,日復一日的生活讓我的心情很低落,白天都躺在床上刷著劇,看完之後內心卻是十分的空虛。
我當時都不敢想,自己未來的人生,難道就是要這麼過了嗎?
就像一個忙碌的陀螺一下停轉之後,突然閒下來的我有些無所適從。
我想到曾經在國內的時候,有朋友勸誡我,說我不應該把工作作為生活的全部。如今我變成了全職媽媽,感覺唯一的情感支柱轟然倒塌,所以才會造成現在的的失落和焦慮。
想清楚這點以後,我很快為自己理清了思路讓自己變得充實起來,確定自己想要目標和方向:
因為還是想重新回歸職場,到了小坡以後我也沒有放棄尋找合適工作機會。但由於我的職業屬性及經歷問題,想要在新加坡重返職場可謂是困難重重,甚至不止一次讓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無法適應這裡的職場要求。
因為求職不順,我有過夜不能寐的時刻,有過食不知味的體驗,也有過抱著隊友痛哭的埋怨,但最後還是要整理心緒讓自己重新站起來。
我客觀地分析現實阻礙,然後想辦法補齊短板,自學了專業領域相關課程拿了證書,同時學習新的職業技能來拓寬自己的職業道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職場發展可能性。


拿的一部分證書
另外,我還保持著一定的閱讀量,一年來讀了十幾本書,讓自己的思維一直保持一個活躍的的狀態。不得不說,閱讀真的是一種很好的習慣,當我心緒不寧的時候我就會去看書,當翻開書頁的時候,就會覺得整個世界就沉靜了下來,同時也讓自己的腦袋持續有輸入,不至於胡思亂想而導致自我消耗。
除此之外,我也一直在堅持寫稿、做兼職諮詢方案,這也是一種讓自己充實和忙碌方式。不讓自己的腦子停下來,是決定人狀態特別重要的一點

全家人一年在圖書館的借閱量近300
除了孩子們的繪本就是我的書

寫的稿子和做的case

另一方面,走出去認識新朋友,去接觸社會,去創造價值,去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通過社交媒體我認識了很多朋友,讓我在異鄉的生活變得不那麼枯燥。也有在堅持做義工,這不但讓我有機會多了解和接觸新加坡這個陌生的國度,更讓我覺得自己能為他人提供價值而感到欣慰與驕傲。
我帶著孩子們去做義工,當我見到受助者看到是兩個孩子為他們提供幫助時臉上顯現的驚喜,以及孩子們完成工作後的驕傲和興奮,都讓我覺得十分值得。


不同種類的義工
還要帶著孩子一起參加
很多全職媽媽困擾的點,就是他們的生活除了先生和孩子就沒有了其他。
但與社會的接觸和溝通是最不能放棄的,我們都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從社會交往中獲取一定能量與認同。有了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情緒上的焦慮和空虛就會舒緩很多。
全職媽媽沒有了收入,
我的人生價值在哪裡?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一個人,無論其是否有在工作,其價值都不是完全靠收入這件事來定義的‼️
全職媽媽只是沒有在外面工作而已,家裡一樣是她的戰場。所有的家務,操持,教育孩子,這些都是全職媽媽的工作內容,且完全可以被市場價量化。
全職媽媽的價值並不在於賺回了多少金錢,而是一個家是否被打理的井井有條,家庭氛圍是否輕鬆愉快有愛,孩子的教育是否符合父母期望。
但說實話,這絕對不比在公司上班來得輕鬆。
讓我欣慰滿足的是,我陪伴家人的時間變多了,高質量的陪伴變多了。他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媽媽做的飯,晚上有媽媽陪伴著讀繪本,日常學校接送都是媽媽和爸爸一起,日子過得輕鬆而無憂。
孩子們常說希望媽媽不要再上班了,可以一直陪伴他們,我想,這大概也是我給孩子們提供的情緒價值吧。

每周必須的家庭日
全職媽媽們也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沒有收入這件事而妄自菲薄,要知道其實每一個母親,放下手上的孩子都是可以出去賺錢的,但成為全職媽媽是一個選擇,應該得到尊重和理解。
在一個家庭中沒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有兩個人分工不同。婚姻應該是合夥經營制,兩人通力合作把小家庭打理好,如果把自己定義成手心向上的「打工人」,豈不是自己給自己降了身份?

去年隊友先來探路時候給我的消息,
我是女主人,不是女保姆
可我真的很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怎麼辦?
面對它,接受它,適應它
不同方式的人生,有不同的活法和味道。我們能做的就是享受當下的每一個選擇,不再糾結於過去,也不必沉溺於情緒之中。
我的過往給予我經歷和成長,這一段體驗也是。
所有的恐懼和不適都是來自於未知,我也不例外。後來還是當我在閱讀的時候,為自己解開了這道題。我學著正視自己的內心,專注地去思考和面對自己的情緒。
當我對於內心的情緒不再抱有逃避或抵抗的時候,反而負面的情緒會消失變弱。
我也在學著讓自己慢下來,好好享受生活的當下,躺平的時候就好好的躺平,腦子裡不要再想著其他的事情。
不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就只能永遠在內耗和糾結中度過,有誰會希望自己的人生是這樣的呢?

去年剛來時發的朋友圈
另外的一個小竅門就是,去運動!
新加坡的天氣適合游泳,在水裡沉浸的一呼一吸之間,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心情就會平靜很多,對於生活中的不快也就減少了幾分。
或者挑選跑步、跳繩、瑜伽等等任何自己喜歡的運動都可以。
有研究數據表明,運動過後身體內釋放的內啡肽,能明顯改善人的精神狀態,使人感到輕鬆與快樂。
每每我運動過後讓自己出一身汗,仿佛就把所有的負面情緒隨著汗水一起排出了體外,整個人就瞬間輕快了起來。

剛來的時候
靠著健身讓自己快樂了不少
順帶收穫了更緊緻的身材
這一年裡,我也有過不適和掙扎,但最終還是坦然面對並開始享受這樣的生活。
人生是一段旅途,但並不意味著只能沿著一根鐵軌前進,換一種活法意味著人生的更多種可能性,誰說全職媽媽的人生就不能夠精彩呢,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