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軌道交通發達,截至2019年,軌道交通線路總長228.1公里, 其中地鐵(MRT)199.3公里,設122個站點(地鐵轉換站不重複計算), 輕軌(LRT)28.8公里,設42個站點。未來10年的地鐵規劃包括即將建成的湯申東海岸線、裕廊區域線、跨島線、東北線和濱海市區線的延伸線以及環島線6期工程。
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航空運輸樞紐。2019年樟宜國際機場客運量6830萬人次,貨運量200萬噸,飛機起降超過38.2萬架次,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自1981年運營以來,樟宜機場共獲得560多項「最佳機場」 獎項。100多家航空公司在此運營通往全球400 多個城市、每周超過7200個班次的航空網絡,平均每84秒即有一架飛機起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樟宜機場航班數量銳減,2020年6月, 每周有8家航空公司維持新加坡直飛中國大陸5個城市的航線。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燃油供應港。新加坡港已開通200多條航線,連接1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有5個貨櫃碼頭,貨櫃船泊位54個,為全球僅次於中國上海的第二大貨櫃港口。
新加坡發電以火電為主,天然氣占95.6%,石油占0.35%,其他能源占4.03%。截至2019年6月底,總裝機容量13792.6兆瓦。2019年全年總發電量541.42億度。
新加坡貨物貿易夥伴主要集中在鄰近的東南亞地區以及中、日、韓和美國;2019年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美國、印度尼西亞、日本、台灣地區、泰國和韓國;主要進口來源地為:中國、美國、馬來西亞、台灣地區、日本、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法國。中國為新加坡第一大貨物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
新加坡國內市場規模小,經濟外向型程度高,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積極參與並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新加坡於1973 年加入《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是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創建時的正式成員。新加坡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東南亞國協(ASEAN)等區域合作組織的成員,也是世界上簽訂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簽訂的自貿協定涵蓋了21個國家(地區),涉及32個貿易夥伴。
「自力更生」是新加坡的外交原則之一。雖然面積小,幾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但為避免養成依賴的心理,新加坡一直以來極少接受國際經濟援助。相反,新加坡把精力放在吸引外資和發展對外貿易,通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多項經濟指標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超過許多傳統已開發國家。
中國與新加坡於2008年10月簽署了《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區協定》, 新加坡是首個同中國簽署全面自貿協定的東協國家。根據協定,新加坡已於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自中國進口商品關稅;中國也於2010年1月1 日前對97.1%的自新加坡進口產品實現零關稅。2019年10月,《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正式生效,除對原協定的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6個領域進行升級外,還新增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和環境等3 個領域。據中方統計,2019年雙邊貿易額899.4億美元,增長8.5%。其中,中國對新加坡出口547.2億美元,增長11.3%;自新加坡進口352.2億美元,增長4.5%;中方順差195億美元。
據中方統計,2019年新加坡對華實際投資75.9 億美元,同比增長45.7%,連續第7年成為中國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截至2019年末,我國累計吸收新加坡投資1028.3億美元。據新方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末,新累計對華直接投資1408.7億新元,占新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6.4%,我國連續12年保持新加坡對外直接投資第一大目的國。
在新加坡中資承包工程企業約30家,在房建和地鐵建設領域具備相對優勢,技術水平、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獲新方充分認可。2013年以來,我企業中標新地鐵項目標段位居各國之首,2017年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和組屋建築承包商均為中資企業。目前中資企業投標、履約及收款情況良好,在建項目進展順利,正在關注樟宜機場擴建、大士港口建設、南北高速通道、新的地鐵線路或延長線、大型綜合度假設施等重大項目的發標動向。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9年中國企業在新加坡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03份,新簽合同額50.6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5.49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6531人,年末在新加坡勞務人員98581人。新簽大型承包工程項目包括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新加坡裕廊區J101登加車輛段與綜合基地工程項目;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新加坡大士污水處理廠2A標段項目;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新加坡南北交通廊道N109A項目等。
新加坡無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流入流出。企業利潤匯出無限制也無特殊稅費。但為保護新元,1983年以後實行新元非國際化政策,主要限制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規模。個人攜帶現金出入境有一定限制,如果攜帶總值超過3萬元新幣(或相等幣值的外幣)與不記名票據(CBNI),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如實申報全部數額。
受國內勞動力供應不足及結構性供求失衡影響,新加坡對外籍勞務需求很大,外勞是新加坡的主要就業力量之一,占新加坡勞動力的近四成。根據新加坡人力部數據,截至2019年末,在新外勞總數14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萬人。
新加坡以屬地原則徵稅。任何人(包括公司和個人)在新加坡發生或來源於新加坡的收入,或在新加坡取得或視為在新加坡取得的收入,都屬於新加坡的應稅收入,需要在新加坡納稅。也就是說,即使是發生於或來源於新加坡之外的收入,只要是在新加坡取得,就需要在新加坡納稅。新加坡現行主要稅種有: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房產稅、印花稅等。此外,還有對引進外國勞工的新加坡公司徵收的勞工稅。
將區域總部(RHQ)或國際總部(IHQ)設在新加坡的跨國公司,可適用較低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區域總部為15%,期限為3-5年;國際總部為10%或更低,期限為5-20年。此項政策主要是為鼓勵跨國公司將區域或國際總部設立在新加坡。具體優惠企業可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BD)進行商談,企業發展局可根據公司規模和對新加坡貢獻為企業量身定做優惠配套。

【工程承包市場及合作建議】
新加坡建設局(BCA)是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屬下的法定機構,也是新加坡對建築業的管理機構。它對整個新加坡建築業行使行業管理職能,代表政府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保證市場秩序,提供相關服務,培育和發展健康、統一、完善的市場。
外國承包商不受特別的限制,但在新加坡承包工程需首先在企業管理局(ACRA)註冊分公司、個人所有或合夥制的企業,並向新加坡建設局申請相應的建築資質。承包商必須獲得建設局建築商許可。許可分為普通建築商和專門建築商兩類。普通建築商許可分兩個等級。第二級普通建築商不能承包合約金額高於600萬新元的工程。第一級普通建築商則不受此限制。專門建築商許可分為六類:打樁工程、地面穩定工程、工地勘測工程、鋼架工程、預製混凝土工程和後張工程。
對於從事某些特定行業工程的承包商(如電力及通訊工程承包商),其人員或企業必須獲得相關政府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方可進行資質評定。外國自然人在新加坡當地承攬工程承包項目並不受特別的限制。但是,在承包商註冊系統(CRS)下,個人所有或合夥制企業只能定位C1 或L1級。
新加坡所有公共工程項目的招標均由各主管部門負責對外公開發布信息,可通過新加坡政府電子政務網站查詢項目信息(網址:GeBIZ.gov.sg)。私人工程項目由業主通過報紙、網站或邀請投標的方式對外發布信息。通常,工程顧問(建築師、工程師和工料測量師)也會推舉或邀請承包商投標。
新加坡政府工程建設嚴格實行國際招標制度。建築承包商只能按照新加坡建設局承包商註冊系統(CRS)下審定的資質等級所批准的工程類型及範圍進行投標,不得跨級、跨範圍投標。
為保持透明和公平競爭,凡是採購金額超過新幣3000元,相關部門必須通過GeBIZ網站公開招標。在招標完畢後,網站將發布所有投標和成績。
在公開招標不可行的情況下,相關部門也能採用有限招標或邀標。這包括工程複雜或牽涉國家安全或智慧財產權的情況。
在公開招標不可行的情況下,相關部門也能採用有限招標或邀標。這包括工程複雜或牽涉國家安全或智慧財產權的情況。私人建設項目允許採用公開招標、有限招標、邀標或議標等多種方式。
關於工程承包方面的三點建議:
一是要做好勞務管理。新加坡政府規定建築企業僱傭外籍勞務的額度限制為1:7,即每雇用1名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公司可最多申請雇用7名外籍工人。此外,承包商也必須為每一項工程向新加坡人力資源部申請人力年配額。人力年配額,按照工程的金額,限制此工程內所有承建和承包商能聘用的外勞人數。公司每個月要為所聘用的外籍工人支付外勞稅。中國籍建築工人年齡必須在18至50歲之間。此外,建築工人赴新加坡務工,必須先通過建設局組織的技術資格專門考試(SEC)。工作準證的條件也包括固定每月收入、居住安排、醫藥保險、身體檢查等。
二是要注意《支付保障法案》。此法令制定:建築工程內施工或材料供應各方之間的付款時限;一方不遵守時限時較為迅速的仲裁機制。
三是要遵守《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法案》。在該法令下,僱主、承包商和分包商都有責任實施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建築工地的安全衛生。各方的這一義務並不能被轉讓給第三方。

【最新入境政策及新冠疫情】
最新入境政策:被新加坡認為是低風險的國家可正常辦理簽證入境,但需提供出發前72小時內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境後在官方指定隔離酒店進行14天的隔離。中國公民持因私普通護照前往新加坡,須提前辦理入境簽證。中國公民持外交護照、公務護照(含公務普通護照),到新加坡停留不超過30天者,免辦簽證;若停留超過30天,或以工作、學習及任何贏利活動為目的,應根據新加坡政府主管部門規定申辦簽證或有關准證。
工作簽證:新加坡外國人工作準證分為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EP)、S准證(S Pass,SP)、勞務准證(Work Permit,WP)三類,申請EP的最低薪水要求為3900新元/月,SP2400新元/月,WP無最低薪水要求。外籍人士在新加坡必須持有工作準證才能工作,否則視為非法務工。
新冠疫情: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新加坡屬於中國外最早發現確診病例國家,也是首批快速反應並採取防控措施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出台系列疫情管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度成為抗疫的典範。然而,疫情還是出現反覆的情況。截止2021年8月21日,新加坡累計確診66406例,累計死亡47例,治癒率98.5%,病死率0.1%。
新加坡採取積極謹慎抗疫新思路,兼顧積極抗疫與復甦經濟的平衡。政府與國民抗疫成功將是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即使國民疫苗接種率很高,也無法達到群體免疫。經濟、社會活動和邊境的開放必須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實現,不可能一步到位大開放。此外,視國內外疫情變化情況,借鑑有關國家抗擊疫情的成功做法調整抗疫措施。2021年8月21日零時起,在國外完成世界衛生組織已列入緊急使用清單疫苗接種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長期准證和短期准證持有者,入境時將獲得移民與關卡局發出的防偽貼紙,須貼在護照上,即可享受與當地居民同樣的安全管理措施而自由活動。政府將把各國或地區分成四個類別,區分旅客入境資格及條件限制。8月30日起,已完成疫苗接種後感染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留醫數日後可回家隔離養病。隨著四分之三的國民接種疫苗,將謹慎開放邊境。另外,為增強免疫效果,政府正在觀察其他國家做法,準備在適當時候為國民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新加坡正在逐步開始重開邊境,從8月21日零時起,政府在外國訪客入境問題上,將視各國或地區的疫情程度分成四類情況並區別對待。鑒於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當下變種病毒疫情嚴重,暫且禁止這些國家的訪客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