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轨道交通发达,截至2019年,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8.1公里, 其中地铁(MRT)199.3公里,设122个站点(地铁转换站不重复计算), 轻轨(LRT)28.8公里,设42个站点。未来10年的地铁规划包括即将建成的汤申东海岸线、裕廊区域线、跨岛线、东北线和滨海市区线的延伸线以及环岛线6期工程。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2019年樟宜国际机场客运量6830万人次,货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超过38.2万架次,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自1981年运营以来,樟宜机场共获得560多项“最佳机场” 奖项。100多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通往全球400 多个城市、每周超过7200个班次的航空网络,平均每84秒即有一架飞机起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樟宜机场航班数量锐减,2020年6月, 每周有8家航空公司维持新加坡直飞中国大陆5个城市的航线。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燃油供应港。新加坡港已开通200多条航线,连接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5个货柜码头,货柜船泊位54个,为全球仅次于中国上海的第二大货柜港口。
新加坡发电以火电为主,天然气占95.6%,石油占0.35%,其他能源占4.03%。截至2019年6月底,总装机容量13792.6兆瓦。2019年全年总发电量541.42亿度。
新加坡货物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邻近的东南亚地区以及中、日、韩和美国;2019年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台湾地区、泰国和韩国;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中国、美国、马来西亚、台湾地区、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法国。中国为新加坡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
新加坡国内市场规模小,经济外向型程度高,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新加坡于1973 年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是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建时的正式成员。新加坡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东南亚国协(ASEAN)等区域合作组织的成员,也是世界上签订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签订的自贸协定涵盖了21个国家(地区),涉及32个贸易伙伴。
“自力更生”是新加坡的外交原则之一。虽然面积小,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但为避免养成依赖的心理,新加坡一直以来极少接受国际经济援助。相反,新加坡把精力放在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经济指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超过许多传统发达国家。
中国与新加坡于2008年10月签署了《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 新加坡是首个同中国签署全面自贸协定的东盟国家。根据协定,新加坡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自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中国也于2010年1月1 日前对97.1%的自新加坡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2019年10月,《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除对原协定的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6个领域进行升级外,还新增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和环境等3 个领域。据中方统计,2019年双边贸易额899.4亿美元,增长8.5%。其中,中国对新加坡出口547.2亿美元,增长11.3%;自新加坡进口352.2亿美元,增长4.5%;中方顺差195亿美元。
据中方统计,2019年新加坡对华实际投资75.9 亿美元,同比增长45.7%,连续第7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吸收新加坡投资1028.3亿美元。据新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末,新累计对华直接投资1408.7亿新元,占新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6.4%,我国连续12年保持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第一大目的国。
在新加坡中资承包工程企业约30家,在房建和地铁建设领域具备相对优势,技术水平、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获新方充分认可。2013年以来,我企业中标新地铁项目标段位居各国之首,2017年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组屋建筑承包商均为中资企业。目前中资企业投标、履约及收款情况良好,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正在关注樟宜机场扩建、大士港口建设、南北高速通道、新的地铁线路或延长线、大型综合度假设施等重大项目的发标动向。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03份,新签合同额50.6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5.49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6531人,年末在新加坡劳务人员98581人。新签大型承包工程项目包括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新加坡裕廊区J101登加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工程项目;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新加坡大士污水处理厂2A标段项目;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新加坡南北交通廊道N109A项目等。
新加坡无外汇管制,资金可自由流入流出。企业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特殊税费。但为保护新元,1983年以后实行新元非国际化政策,主要限制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规模。个人携带现金出入境有一定限制,如果携带总值超过3万元新币(或相等币值的外币)与不记名票据(CBNI),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如实申报全部数额。
受国内劳动力供应不足及结构性供求失衡影响,新加坡对外籍劳务需求很大,外劳是新加坡的主要就业力量之一,占新加坡劳动力的近四成。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数据,截至2019年末,在新外劳总数14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万人。
新加坡以属地原则征税。任何人(包括公司和个人)在新加坡发生或来源于新加坡的收入,或在新加坡取得或视为在新加坡取得的收入,都属于新加坡的应税收入,需要在新加坡纳税。也就是说,即使是发生于或来源于新加坡之外的收入,只要是在新加坡取得,就需要在新加坡纳税。新加坡现行主要税种有: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印花税等。此外,还有对引进外国劳工的新加坡公司征收的劳工税。
将区域总部(RHQ)或国际总部(IHQ)设在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可适用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区域总部为15%,期限为3-5年;国际总部为10%或更低,期限为5-20年。此项政策主要是为鼓励跨国公司将区域或国际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具体优惠企业可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BD)进行商谈,企业发展局可根据公司规模和对新加坡贡献为企业量身定做优惠配套。

【工程承包市场及合作建议】
新加坡建设局(BCA)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属下的法定机构,也是新加坡对建筑业的管理机构。它对整个新加坡建筑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代表政府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秩序,提供相关服务,培育和发展健康、统一、完善的市场。
外国承包商不受特别的限制,但在新加坡承包工程需首先在企业管理局(ACRA)注册分公司、个人所有或合伙制的企业,并向新加坡建设局申请相应的建筑资质。承包商必须获得建设局建筑商许可。许可分为普通建筑商和专门建筑商两类。普通建筑商许可分两个等级。第二级普通建筑商不能承包合约金额高于600万新元的工程。第一级普通建筑商则不受此限制。专门建筑商许可分为六类:打桩工程、地面稳定工程、工地勘测工程、钢架工程、预制混凝土工程和后张工程。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工程的承包商(如电力及通讯工程承包商),其人员或企业必须获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方可进行资质评定。外国自然人在新加坡当地承揽工程承包项目并不受特别的限制。但是,在承包商注册系统(CRS)下,个人所有或合伙制企业只能定位C1 或L1级。
新加坡所有公共工程项目的招标均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对外公开发布信息,可通过新加坡政府电子政务网站查询项目信息(网址:GeBIZ.gov.sg)。私人工程项目由业主通过报纸、网站或邀请投标的方式对外发布信息。通常,工程顾问(建筑师、工程师和工料测量师)也会推举或邀请承包商投标。
新加坡政府工程建设严格实行国际招标制度。建筑承包商只能按照新加坡建设局承包商注册系统(CRS)下审定的资质等级所批准的工程类型及范围进行投标,不得跨级、跨范围投标。
为保持透明和公平竞争,凡是采购金额超过新币3000元,相关部门必须通过GeBIZ网站公开招标。在招标完毕后,网站将发布所有投标和成绩。
在公开招标不可行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也能采用有限招标或邀标。这包括工程复杂或牵涉国家安全或知识产权的情况。
在公开招标不可行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也能采用有限招标或邀标。这包括工程复杂或牵涉国家安全或知识产权的情况。私人建设项目允许采用公开招标、有限招标、邀标或议标等多种方式。
关于工程承包方面的三点建议:
一是要做好劳务管理。新加坡政府规定建筑企业雇佣外籍劳务的额度限制为1:7,即每雇用1名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公司可最多申请雇用7名外籍工人。此外,承包商也必须为每一项工程向新加坡人力资源部申请人力年配额。人力年配额,按照工程的金额,限制此工程内所有承建和承包商能聘用的外劳人数。公司每个月要为所聘用的外籍工人支付外劳税。中国籍建筑工人年龄必须在18至50岁之间。此外,建筑工人赴新加坡务工,必须先通过建设局组织的技术资格专门考试(SEC)。工作准证的条件也包括固定每月收入、居住安排、医药保险、身体检查等。
二是要注意《支付保障法案》。此法令制定:建筑工程内施工或材料供应各方之间的付款时限;一方不遵守时限时较为迅速的仲裁机制。
三是要遵守《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案》。在该法令下,雇主、承包商和分包商都有责任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建筑工地的安全卫生。各方的这一义务并不能被转让给第三方。

【最新入境政策及新冠疫情】
最新入境政策:被新加坡认为是低风险的国家可正常办理签证入境,但需提供出发前72小时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境后在官方指定隔离酒店进行14天的隔离。中国公民持因私普通护照前往新加坡,须提前办理入境签证。中国公民持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含公务普通护照),到新加坡停留不超过30天者,免办签证;若停留超过30天,或以工作、学习及任何赢利活动为目的,应根据新加坡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申办签证或有关准证。
工作签证:新加坡外国人工作准证分为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EP)、S准证(S Pass,SP)、劳务准证(Work Permit,WP)三类,申请EP的最低薪水要求为3900新元/月,SP2400新元/月,WP无最低薪水要求。外籍人士在新加坡必须持有工作准证才能工作,否则视为非法务工。
新冠疫情: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属于中国外最早发现确诊病例国家,也是首批快速反应并采取防控措施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出台系列疫情管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度成为抗疫的典范。然而,疫情还是出现反复的情况。截止2021年8月21日,新加坡累计确诊66406例,累计死亡47例,治愈率98.5%,病死率0.1%。
新加坡采取积极谨慎抗疫新思路,兼顾积极抗疫与复苏经济的平衡。政府与国民抗疫成功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即使国民疫苗接种率很高,也无法达到群体免疫。经济、社会活动和边境的开放必须在疫情受控的情况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实现,不可能一步到位大开放。此外,视国内外疫情变化情况,借鉴有关国家抗击疫情的成功做法调整抗疫措施。2021年8月21日零时起,在国外完成世界卫生组织已列入紧急使用清单疫苗接种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长期准证和短期准证持有者,入境时将获得移民与关卡局发出的防伪贴纸,须贴在护照上,即可享受与当地居民同样的安全管理措施而自由活动。政府将把各国或地区分成四个类别,区分旅客入境资格及条件限制。8月30日起,已完成疫苗接种后感染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留医数日后可回家隔离养病。随着四分之三的国民接种疫苗,将谨慎开放边境。另外,为增强免疫效果,政府正在观察其他国家做法,准备在适当时候为国民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新加坡正在逐步开始重开边境,从8月21日零时起,政府在外国访客入境问题上,将视各国或地区的疫情程度分成四类情况并区别对待。鉴于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当下变种病毒疫情严重,暂且禁止这些国家的访客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