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私宅租金漲至6年新高 外籍員工多隻抱怨沒被嚇跑

2022年01月01日   •   7182次閱讀

彭博社報道說,新加坡的私宅租金已達到過去六年來的新高。(海峽時報)

作者 張麗苹

螞蟻聖誕節周末與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友人會面時,不少人都抱怨說,這裡的租金變貴了。

言猶在耳,就看到彭博社報道說,新加坡的私宅租金已達到過去六年來的新高,而罪魁禍首就是:

冠病疫情。

原因如下:

疫情直接導致建築業外籍勞工無法進到新加坡工作,勞力短缺拖延了本地新住宅項目的施工進度。

拿不到新房子的人只好先去租房子住。

年輕的新加坡人在疫情期間為了居家辦公時能「耳根清凈」,也選擇搬出去住,私宅房源是他們的選擇之一。

以往在國外工作的國人,疫情期間也紛紛回國。原本對外出租的房子自然就收回來自己住,進一步減少市場上可供出租的私宅房源。

這些因素,直接造成本地私宅出租市場供不應求。

新加坡東部的私人公寓。(海峽時報)

租金上漲10%-15%

受訪的房地產經紀指出,那些月租金在2500新元至4000新元的單位最受歡迎,因此租金價格的上漲壓力也是最高的。有些單位的租金,單在今年已增長了10%至15%不等。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私宅租金在2021年的首九個月內因房源縮小的緣故,整體增長了7.1%。金管局警告說,如果出租房源在2022年進一步銳減,可能還會大幅推高私宅租金。

市區重建局的數據則顯示,本地租金指數在2021年第三季度已增長至111.3。上回達到這個高度,是在2015年的首三個月。換句話說,租金的增長已達到過去六年來的新高。

有些外籍員工也收到房屋經紀發出的「溫馨提醒」。

來自美國的史夫(Shiv Sharma)告訴彭博社,上個月他的房屋經紀已經警告他說,明年三月他們的租約到期後,房租很可能會「可觀增長」。

原本他聽完後已萌生尋找新房子的念頭,但苦於懷有身孕的妻子的預產期恰好就是明年二月。他已經能想像得到,屆時夫婦倆一邊得照顧新生兒,一邊還得忙著尋找房子搬家會有多麼辛苦,於是再三思考後,決定咬牙接受租金上漲的事實。

「如果不是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租金上調,我百分之百會選擇搬家找一個租金更優惠的房子。」

蟻粉們或許會覺得奇怪,為何私宅租金那麼昂貴,外籍人士還是非私宅不可?他們明明也可以租下政府組屋啊。

這是因為,對很多外籍人士而言,公寓內的設施如游泳池和網球場等,都是「必要設施」,政府組屋沒有這些「標配」。此外,很多私宅的位置也很靠近他們在市中心的工作場所,非常方便。

淡濱尼水軒園公寓游泳池。(海峽時報)

通脹壓力節節攀升,會否磨掉新加坡的競爭力?

上星期,金管局和貿工部都將今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定為2.3%,高於原先預期的2%。

2022年的整體通脹率預期將在1.5%至2.5%,核心通脹率(剔除租金與私人陸路交通成本)則會落在1%至2%的區間。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CA國際在本月初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新加坡目前在「全球外派人員昂貴城市榜」上排名第12,比去年上升了兩個名次。這是因為,本地的日常物價和租金成本都上漲了。

在經濟學人信息部近期發表的「2021年城市生活費排名榜」上,新加坡和法國巴黎並列為全球生活成本第二昂貴的城市。

雖然如此,受訪的人力資源分析師卻指出,房租的昂貴並不會削弱新加坡對外籍員工的吸引力。

新加坡中央商業區內的甲級辦公樓。(聯合早報)

從事公關行業的32歲英國人邁克(Michael de Waal-Montgomery)告訴《海峽時報》,他目前住在東部丹那美拉的兩房公寓,房租過去三年來並沒有大幅上漲。但是今年初他嘗試尋找該區域其他私宅房源時,卻發現租金已開始水漲船高。

邁克說,租金上漲並不會讓他想離開新加坡。對他來說,新加坡給予企業的優惠條件、低稅率、穩定的政治環境等因素,比起租金的上漲更為重要,也更吸引他。

ECA國際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也告訴《海峽時報》,很多外企在選擇落戶時,主要考慮的還是當地人才的來源,以及可觸及市場的大小。在這兩方面,新加坡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對外企和外籍人員而言,均是極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目的地。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通脹率的上升加上私宅租金的上調,反倒引起本地網民熱議,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外籍員工的薪金將會跟著上調,私宅的屋主也能大賺一筆。原本有錢的人,會變得更有錢。

外籍員工問題,在新加坡一直是很敏感棘手的課題。無論媒體發布希麼消息,都有可能被心生怨氣的網民加以炒作、火上添油,倒也見慣不怪了。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