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於中美關係的解讀,有了最新表態!
在通商中國舉辦的第13屆「慧眼中國環球論壇」上,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致開幕辭時談到了東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新格局。

圖源:通商中國
他也同時表達了新加坡,在中美關係上的立場。和以前相同的是,他再度表達了新加坡不願意選邊站的態度。 (之前黃循財也發表過相似言論:)
作為新加坡下一屆領導人(不出意外的話),他的這番言論,或許就代表了新加坡政府的立場,以及未來新加坡在這一問題上會採取的國策。

新加坡在中美關係中影響小
但依然占據重要地位
在論壇上的演講中,黃循財首先提到了俄烏衝突以及新冠疫情,對全球大勢帶來的影響。
新冠病毒未來仍有變異的可能,大流行的趨勢也並未緩解太多,這對未來的國際局勢,或許會帶來一些影響。

圖源:見水印
而加劇這一全球性挑戰的,則是自今年2月以來爆發的俄烏衝突。
這一事件,增加了全球地緣政治的波動性,對全球糧食及能源供應,帶來了深遠影響。讓黃循財感到憂慮的是,短期內他看不到通過外交方式解決這次爭端的可能。
在黃循財看來,全球兩大國中國和美國,目前似乎正處於競爭更加激烈的緊張局勢。世界也正在從一個單極世界轉向多極世界,全球多個經濟中心正處於「不斷演變的格局」中。

圖源:World Economic Forum
對新加坡這種小國來說,想要在中美這樣的大國之間夾縫求存,是相當辛苦的。
黃循財也坦承,雖然在國際上,特別是區域內新加坡是個有一定名氣的國家,但對比起這種世界上超級大國來說,存在感相當薄弱。
不過,這並不代表,新加坡不能在國際事務,甚至是在中美關係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我們可能無法對中美關係的走向發揮多大影響,但我們將盡我們所能,保持區域開放和包容。」黃循財這麼說道。

中國和新加坡外長會晤 想要做到這一點,黃循財認為有三個關鍵。
首先,新加坡必須始終堅持國際法下的基本準則。
不管是誰,違反了這一規定,新加坡都會譴責,甚至施加制裁!
其二,新加坡必須與其他國家一起,加強多邊主義,維護世界認同的規則和秩序。
這也是新加坡一路以來所採取的做法。在各種世界性會議,如G20峰會、聯合國和世貿組織論壇上,都能看到新加坡的身影。
在這個邏輯上,新加坡一直致力於倡導和加強全球合作。在今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公開表示,支持中國加入跨太平洋合作夥伴協定(CPTPP)。

新加坡是CPTPP的成員國之一,圖源:光傳媒
最後一點,則是新加坡作為東協(東協)成員國,將傾力於東協其他國家一起加強合作和加深一體化進程,最終在東南亞地區內,創建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框架。
在黃循財看來,整個東協包括新加坡在內,利益在於不要選邊站。一個新加坡的力量可能不足以對抗大勢,但如果整個新興的東協團結在一起,就有可能在中美競爭下,保持住自己的核心優勢。

圖源:法新社
當然,這一切也必須依靠中美兩國的克制,以及東協內部的堅定信念。
黃循財表示,對於東協各成員國和其人民來說,選邊站並不是一件好事,各國應當為自己做出選擇,推進東協的集體利益,做對人民最有利的事情。
新加坡人的對於中國的態度,可戳下方視頻查看: 新加坡一直都不選邊站
和中美兩國都有深度合作
事實上,黃循財的這番言論並不新鮮,很多新加坡政府官員在探到中美關係時,或多或少都曾表達過相同意思。
比如,在去年3月15日BBC對李顯龍進行的專訪,他就表示目前新加坡正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中。

圖源:BBC
時至今日,新加坡所面臨的「困境」,依然沒有緩解。作為一個區域內的中心,新加坡與美國和中國在經濟及其他領域,都有非常緊密和廣泛的合作。
新加坡和中國的合作
在論壇上談到中國時,黃循財更是表示,新加坡與中國,進行了40餘年的合作。特別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兩國之間的來往和交流更是頻密。
其中,兩國在經濟上的合作,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聞名世界的蘇州工業園區了。

蘇州工業園,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這一中新兩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項目,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親兒子」。1992年至2011年間,李光耀曾經9次到訪蘇州,其中有8次都去了園區看看。
隨著中國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兩國政府間的大項目合作也越來越多。
天津生態城、廣州知識城、新川科技創新園、南京科技生態島......處處都有新加坡的影子。新加坡元素和理念,在中國的大地上有著很多體現。

當然,新加坡和中國的交流也不僅僅局限於此。
在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後,新加坡就積極參與其中。
2015年,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及「南向通道」建設項目正式啟動,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之路,新加坡是完美的中轉站。

圖源:新華社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全方位支持中國倡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東協國家中第一個RCEP官方核准程序的成員國。
一路以來,新加坡都盡了自己的能力支持中國,中國的影響力也因而擴大到了整個亞太地區。

圖源:新加坡外交部
在軍事上,新加坡也和中國有著越來越深層次的交流。
在2019年7月,時隔5年之後,第四屆名為「合作」的中新軍事演習在新加坡舉行。
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新加坡也和中國進行了海軍海上聯合演習。
過去幾年,中新兩國在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等新興經濟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多,中國目前也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
種種這些都能體現出,兩國之間的聯繫,在過去幾十年中是越來越緊密了。
新加坡和美國之間的合作
當然,既然新加坡不打算選邊站,那麼雖然它和中國保持著良好關係,但也同時和美國之間有著深度合作。
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其中有一些設施是由美軍使用的。

圖源:Commander, Logistics Group Weste
也可以說,美國似乎承擔了新加坡一部分的軍事防衛工作。
在中新關係如此緊密的現在,新加坡並未打算放棄軍事上部分依靠美國的做法。
2019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續簽了一項重要防務協定——《1990年諒解備忘錄修正議定書》,允許美軍在新加坡使用軍事基地直至2035年。
今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舉行會談,雙方重申了兩國之間的防務關係,確認了新加坡作為美國主要安全合作夥伴的地位,是新美夥伴關係的關鍵基礎。

圖源:Todayonline
而在去年8月,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新加坡期間,新加坡的網絡、國防和金融機構又和美方機構簽署了三項協議,加強在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保護、數據安全和最佳實踐共享方面的合作。

圖源:法新社
對此,李顯龍曾當場表示「非常樂意擴大合作」。
當然,在公開場合,李顯龍一直表示,新加坡「不是美國的盟友」,只是美國唯一的「主要安全夥伴」。
他曾言之鑿鑿的表示,一旦美國陷入戰爭泥潭,新加坡將絕對不會參與其中。

來源:早報
或許,有人會將新加坡的做法當作兩頭靠。但對於新加坡來說,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獲得足夠利益,才是這個東南亞小國的唯一生存之道。
前有李顯龍公開發聲,現在又有黃循財對外發表演講,所涉及的核心內容幾乎一模一樣。
新加坡似乎鐵了心一直朝著這條路上走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