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起,新加坡三分之二的超市將為塑料袋強制收費。(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到了七月初,新加坡三分之二的超市或相等於約400家分行,將為每個塑料袋強制收取至少五分錢的費用。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是在去年3月份宣布塑料袋將收費的消息。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今年3月透露,會從7月3日起推行這項新措施。
實際上,部分超市在官方日期到來之前,已開始徵收費用。
但引起網民熱議的,是一家超市宣布:
實施誠信制,顧客索取幾個塑料袋,就自行支付每個塑料袋五分錢的費用!
自助結帳櫃檯實施誠信制行得通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回顧為塑料袋收費這項措施的緣起。
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是為了鼓勵新加坡家庭減少使用即用即丟產品(disposables),並在家中做好回收垃圾的工作。
傅海燕去年做出宣布時就指出,以每個袋子收費既公平且有效,因為拿得越多,付的費用就更高。
「從第一個袋子開始收費,能鼓勵顧客一開始就攜帶環保袋。」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張瀚文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美國和歐洲等國家也為塑料袋實施收費制。
「不論消費者的社會經濟狀況,為每個塑料袋徵收一小筆費用,都非常有效。」
在新加坡超市當中,11家職總平價超市分行已率先向顧客收費,只要顧客需要塑料袋,不論數量一律收費兩角錢,平價旗下的其他178家便利店則收費一角錢。
7月3日起,集團所有超市和便利店不再按每筆交易計算,而是每個塑料袋不論大小都會收費5角錢。

自助櫃檯的塑料袋條碼貼在結帳螢幕上,有網民質疑會不會促使一些顧客濫用。(聯合早報)
平價集團首席永續發展官陳智誠還透露,會對使用自助結帳櫃檯的顧客實施誠信制:
「若他們要用五個塑料袋,就要掃碼五次。如果收銀員發現消費者沒有付塑料袋的費用,會上前提醒。」
根據媒體拍攝的照片,自助櫃檯的塑料袋條碼貼在結帳螢幕上,而不是每個塑料袋都會張貼一個條碼。
也就是說,一些貪小便宜的顧客可能趁沒人注意時,只掃碼一次,甚至沒掃,卻取走幾個塑料袋。
陳智誠也說,目前沒有計劃在自助結帳櫃檯增加人手,確保顧客老老實實地按照自己取走幾個塑料袋掃碼。
「我們相信,整體來說,我們大多數的顧客都會做正確的事。」
有網民對此表示,不看好這種依靠消費者誠信的付款模式能成功推行。
也有網民質疑,環保議題的核心應該是減少使用塑料袋,但上述做法像是在告訴顧客,只要你願意付費,想使用幾個塑料袋都沒問題。

另一名網民則認為,7月3日起,預計會有更多顧客選擇到自助櫃檯結帳,理由不言而喻。

要減低塑料袋使用率 方法還有很多
為了減低塑料袋使用率,有關當局和超市業者還必須確保新加坡人有一段適應期,習慣自備環保袋。

超市業者張貼告示,提醒顧客若忘記攜帶環保袋,也可現場購買。(聯合早報)
為此,一些社區基層組織和環保組織就與連鎖超市合作,在店門口的架子放置環保袋,讓消費者免費取用,公眾也能捐出多餘的環保袋。
此外,還有公眾建議,與其在自助結帳櫃檯實施誠信制,不如只在收銀員操作的櫃檯提供塑料袋。
這樣一來,沒帶環保袋的顧客就得花更長的時間排隊付款,間接鼓勵他們下次購物時,自備環保袋。
其次,收銀員也可以確保顧客不會索取過多塑料袋。
紅螞蟻剛從紐西蘭度假回國的小夥伴還分享說,當地超市雖不提供塑料袋,但顧客如果沒有自備袋子,可利用超市提供的舊紙箱裝好雜貨,再搬回家。
據悉,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一些超市和商店,也採取類似的做法。

為幫助消費者適應,一些社區基層組織和環保組織就與連鎖超市合作,在店門口的架子放置環保袋,公眾也能捐出環保袋。(聯合早報)
減少塑料袋使用率的方法其實不止一種,但塑料袋徵收費用至少是好的開始,向社會共同實現環保的遠大理念邁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