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一對來自中國的兄弟,因為在新加坡通過複製銀行卡盜提現金,被判刑分別坐牢36個月和6個月。
今年1月20日,兄弟二人開開心心地來到新加坡。落地後的第二天,他們就利用複製卡在V Hotel內的華僑銀行提款機取了1000元。
之後在嘗試用大華銀行的提款機取款時卡被吞了~兩天後他們便離境了。

而就是這張被大華銀行提款機吞掉的卡,成了破案的關鍵。
銀行職員發現這張卡是附有磁帶的「空白塑料卡」,磁帶里還有帳戶資料,於是便報警了。(這裡要給大華銀行的提款機以及工作人員點個贊~)
警察接著就查詢了轉帳記錄和監控記錄,並因此確定了兄弟兩的身份。可是二人回中國了,也不好抓。
但到了4月20日,哥哥又獨自來到新加坡並在接下來的幾天多次進行了盜刷。警方在4月23日獲得消息後,第二天就在哥哥犯案時當場抓獲了他,人贓俱獲!
在哥哥酒店的房間裡,警方還搜出了40多張複製卡和12587元贓款,同時還有筆記本電腦和複製提款機的機器。此後,也順利將弟弟抓獲,哥哥面對23項控狀,弟弟面對3項控狀。

目前,偽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全複製型,即犯罪團伙盜取了信用卡磁條內的全部信息,將資料轉錄至空白磁條卡,再加上精美印刷及其他信用卡特徵,完成一張以假亂真的信用卡。案例中的兄弟,可能就是省下了後面「精美加工」的步奏,「白磁條卡」被吞引起工作人員注意的。
而另外一種偽卡則簡單粗暴,盜用者只是獲悉了持卡人的卡號或同時獲悉卡號、密碼,並不知道磁條內的信息,盜刷途徑也僅限於一些信用卡不需要真實出現的網際網路交易。
由於磁條信息極易複製且格式固定,磁條卡已經成為犯罪團伙製造偽卡的主要對象。 晶片卡相對安全一些,所以,早幾年在中國已大力推廣晶片卡。
新加坡目前磁條卡還是蠻普遍的,而且即使有晶片了,卡上還是有磁條。

這是同一張卡。

做個大膽不負責任的推測,這會不會就是兄弟倆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作案的原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