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人員在宿舍範圍內為客工們進行鼻咽拭子檢測。(路透社)
作者 倉吉
新加坡衛生部的疫情消息網站Gov.sg,天天早晚向國人推送手機信息,幾乎成為國人的精神糧食。而且還是雙語發送,用心良苦。

(gov.sg官網)
剛剛開始時,這個網站只是簡單地提供每天新增的確診數據,累計確診病例,多少人在加護病房,死亡和出院人數等等。有時候的它的數據遲至晚上才公布,害得每天盯著數據的人緊張兮兮,而瞎猜測,自己嚇自己也嚇別人。
不知打從哪一天開始,這個網站公每日最新數據的公布時間已提早到中午。固定在中午發布數據,有杜絕謠言的作用,當局顯然也不怕數據影響人們吃飯的胃口。
該網站已是不分早晚,隨時會發出 信息提醒人們注意一些事項,如要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在外要保持社交距離,老人家最好待在家中,不要一家人一起出門運動等等。一些新措施也會在這個網站公布。
(4月28日),它在午後發布的信息內容更為豐富,如說,衛生部現在每天可進行超過8000個冠病檢測,比4月初的2900 高得多。這個信息似乎告訴我們,我國的檢測器已大量補貨,能夠進行更大規模的檢測。

實驗室人員將鼻咽拭子樣本的核糖核酸(RNA)注入檢測晶片中進行檢測。(海峽時報)
目前,新加坡每10萬人中,就有2100人接受了檢測。
以每10萬人計,美國是1600人,英國是1000人。新加坡的高檢測比率,目前是冠全球。也因為如此,新加坡的確診病例偏高也是很自然的。
衛生部每天為3000名客工進行檢測,包括許多沒有症狀的客工。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2萬1000名客工接受了檢測,比率是每15名客工中就有一人。
外來勞工的群體達數十萬之眾,政府再有心也不可能為每個外來勞工都加以檢測,在新加坡和大多數國家的國民也都沒有這樣的福利。
客工群體的新增病例近來已呈有升有降的趨勢,但社區感染病例則持續下降,從每周平均29起下降至上周的20起。28日新增的528起病例中,僅有8人是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

在宿舍內等著被運送到醫療設施的客工們。(路透社)
新加坡人現在似乎對客工病例動輒數百,甚至上千的數據感到有點麻木,以為這是發生在客工身上的事,與我們無關。
其實不然,客工重災區對前線醫護人員,以及其他為客工宿舍提供服務的人都是存在很高的風險,客工群體雖遭隔離,但是,它的疫情向社區擴散的可能性不可低估,容不得當局和國人大意。
客工的防線現在就是新加坡防疫戰的前線,在前線作戰的也包括了軍警人員和民間組織的援助人員。
為確保前線守得住守得好,政府繼續在這條戰線投入資源和人力。政府加強了檢測力度,客工安心,新加坡人也就可以安心。
新加坡不存在非法勞工,客工的動態盡在政府的視線範圍內,當局能夠有序有計劃地為他們進行檢測,這是新加坡的優勢。
檢測規模不斷擴大,利用科技追蹤病患,多管齊下,抗疫戰線才能不斷報佳音。國家發展部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在2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只有社區病例保持個位數才有望逐步解封,這也算是一個很明確的「暗示」吧!
魔鬼在數據中,神仙也在數據中。
詳細解讀Gov.sg網站里的數據與信息可以看出未來疫情的走向。少聽道聽途說的消息,耳根也比較清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