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李光耀在自己的遺作《李光耀觀天下》中講述了自己對未來世界的一些看法,其中,令人較為詫異的是,李光耀對新加坡的未來做出了很悲觀的預言,李光耀主要是從政治、人口和經濟這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

首先從人口上說,新加坡的人口問題嚴重,一個是生育率下降的問題,一個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對小小的新加坡來說尤其嚴重。李光耀說:沒有國家能夠在人口萎縮的同時保持經濟上的繁榮。如果新加坡政府不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那麼新加坡的華人和印度人會一代代減半,而馬來人的會每隔一代減少1/5——如果國民都沒有了又何談國家?李光耀將人口問題列為對新加坡生存威脅最大的問題,並且非常悲觀地宣稱: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也早已放棄,只能把希望交給未來的接班人,希望他們有解決的辦法。

其實是經濟的問題,新加坡的軟肋非常明顯,因為他們的命運根本不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裡。新加坡當年被從馬來西亞趕出去之後,新加坡就只靠著和全世界建立廣泛的聯繫才能活下去。用李光耀自己的話說,是全球化救了新加坡,新加坡是作為世界的腹地存活下來的。但是,這種高度的開放也讓新加坡變得非常脆弱,全球範圍內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牽連的新加坡。就拿它家門口的環境說,如果東南亞風平浪靜,新加坡自然能獲益,但如果東南亞出現了一些動盪,新加坡就勢必會跟著遭殃。同時,李光耀還指出了新加坡面臨的另外一些問題,比如國民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外國勞工對本地工資的衝擊等等……

李光耀所指出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新加坡在政治上所面臨的困境。李光耀一貫認為,新加坡無論富有還是貧窮,本質上都是一個弱小的國家,這是新加坡的體量決定的,無法改變。那麼弱小的新加坡如何才能在這個危險的世界上存在下去呢?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必須要一個強力的政府。
李光耀認為這個強力的政府應該是超凡的,團結的,大權在握的。如果新加坡像西方一樣成立反對d,就意味著新加坡必須把他們本來就不多的人才分為兩個部分,然後彼此牽制,這對新加坡來說會是非常危險的,新加坡會因此喪失競爭力,走向平庸。李光耀認為,在10-15年內,在李顯龍班子的領導下,新加坡還會處於穩定時期,但是這之後就不好說了。

為什麼如此呢?簡單來說就是新加坡選民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那些沒有見證過新加坡的奮鬥史的年輕人正式登上舞台,取代了那些「務實的」老一輩的人,他們的西化觀念會對新加坡的現有體製造成的巨大的衝擊和動盪,他們所做出的改變可能會讓新加坡走向沉淪。我們知道,在李光耀生前就已經背負了一些罪名,而人民行動D也在2011年5月獲得了他們歷史上最糟的得票率成績,李光耀說,這樣的情況遲早還會再發生。他對新加坡的未來從總體上講是非常悲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