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坡提起大眾書局
很多人都會覺得十分親切
因為它帶著很多本地人的記憶
小時候的華文書都是上它家買的

就在今天
大眾書局拋出一個
驚人的消息
全島22家書局分店減售華文書
這個在全島擁有76間書店的大眾書局
決定只在其中八間店
售賣「全方位」的華文書

旗下46間學校書店繼續以文具和課本為主
其餘22間商場分店的華文書
將只剩食譜、練習冊和教材
大眾書局的前身是1924年創立的正興公司
早期就在丹戎巴葛繁忙的港口
經營中文書籍與圖書的分銷

不過越往後,大眾書局不斷增加商品種類
包括英文書籍、課本及輔助教材、
電子產品、家用產品等

到現在估計只有一半的位置在賣書
而另一半主要就售賣新增商品種類
從經營模式上看現在的大眾書局
與其說是書局,倒更像是一個零售品牌

來源:the straits times
但是不管怎樣增加種類
在大眾書局的售貨架上
總是有華文書籍的一席之地的
so這個消息其實還真是
讓人感覺有點......可惜

這一消息剛放出來
網絡上就有了不少反應
網友反響不同
有不少家長和學生感嘆
本來能買到華文書的地方就這麼幾家
現在再來一個「減售」
要讀華文書不就更不方便了
也有人相對的會比較不在意
覺得「少人買就不賣」也是現實考量

但是也有的認為小坡的圖書館
本身就有大量的華文書籍收藏
想讀華文書去借就好了
不用再花這個錢買回家

另外也有的覺得
這是受到時下的風氣所影響
學生考試壓力大
主要語言也不是華語

還有一點是因為電子貿易
現在網購文具和書籍都很方便
而且價格可能更便宜

或者是說現在的市場行情不好
新加坡的主流是英語
華文的市場其實還是很小
就變成了「僧少肉多」
想賣也得有人想買

也有的猜測
這種削減華文書籍售賣的行為
其實就是當前小坡
雙語教育的一種體現
雙語教育
因為早在1966年開始
就逐步強制施行雙語教育制度
「以英文為主,母語為輔」
其中小學母語的總接觸時間在29% 以下
中學母語的總接觸時間在19% 以下
其他全部使用英文

這個教育制度也同樣
讓新加坡的小孩們習慣講英語
而相對的對於華語的使用
僅限於考試或者家庭
有的甚至是在家庭中也很少講華語
一般來說
如果連口頭上都用不上華文
就更別提會去看華文書
這樣一來華文市場是不小也得小
新加坡小孩更喜歡讀英文書
前幾個月有開展一項
針對本地小三至小五學生的雙語閱讀調查
結果顯示超過八成華人學生
非常或相當喜歡閱讀英文書
但對於閱讀華文書籍
有相同喜好程度的學生比率不到四成

而大約有57%華人學生覺得
閱讀華文書有難度
這是限制他們閱讀的因素
而且學生讀英文和母語書的原因
也有些不同
大部分學生反映閱讀英文書
主要基於興趣、消閒目的
而閱讀母語書主要是
為了提升語言能力、改進成績
但是無論是英文或者華語
學生的書籍閱讀到了高年級就會減少

來源:8視界
貌似在新加坡
書店倒閉時書都會降價售賣
這時候華文書才會激發
大家的購買慾
以後,在新加坡中文書
是越來越難買了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一起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