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一項調查,新加坡的加密貨幣持有率已分別達到23%,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7.8%的三倍。這是根據加密貨幣新聞網站CoinDesk最近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新加坡人擁有或使用數字資產的比例為23%,排在韓國(28%)和香港(24%)之後。就聯網人口而言,泰國以43%的加密貨幣擁有或使用率位居亞太經濟體之首,其次是阿聯(37%)、印度(32%)和菲律賓(31%)。

亞太地區的平均水平為26%。CoinDesk在10月7日至18日期間對亞太地區約4300名18歲以上的人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每個市場有近400人。在實際使用方面,加密貨幣滿足了個人用戶的匯款和交易需求,也因其通脹對沖和匿名性而受到個人用戶的青睞。在當地受訪者中,25%的人使用加密貨幣來對沖通貨膨脹和資產貶值。
本地人對法規與管制措施有顧慮

和其他市場一樣,國人最關心的是監管。三分之一(33%)的受訪國人對監管和控制表示擔憂,高於地區平均水平。超過65%的人認為,監管加密貨幣是消費者的重要保障。
報告指出,在全球加密貨幣監管友好度方面,新加坡排名第四,但中國目前的監管嚴格,因此加密貨幣滲透率較低。當局認為投資加密貨幣是投機性的,並限制了運營商向公眾推廣加密貨幣交易的渠道。根據該報告,有九個宏觀和加密經濟相關因素推動了該地區數字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推動了加密貨幣的採用率。
從宏觀角度來看,用戶對新技術的追求和金融樂觀主義使數字資產在區域市場蓬勃發展。至於與加密經濟相關的因素,包括市場對加密貨幣的積極態度,甚至對這種新金融產品的熱情,以及對投資機會的興趣。一些人認為,加密經濟將重塑未來的經濟格局,他們也傾向於分散的資產管理。
新加坡法規制定須更細緻

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倒閉後,儘管投資者繼續對加密貨幣市場表現出興趣,但復甦之路預計將很長。在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方面,市場參與者稱讚當地監管機構處於投資者保護和技術創新之間平衡的最前沿,然而,為了鞏固新加坡作為全球加密貨幣資產中心的地位,制定監管規定的下一步應該更加詳細。FTX的聯合創始人弗里德被判犯有包括欺詐和陰謀在內的所有七項罪名,最高可判處110年監禁。
一年前FTX的突然崩潰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導致整體加密貨幣市值短暫跌破1萬億美元(1.36萬億新元)的水平,現在恢復到1.4萬億美元,但仍遠低於2021年11月峰值時近3萬億美元的峰值。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新加坡當地加密貨幣交易所Independent Reserve的執行長Lasanka Perera指出,該交易所的交易量大幅增加,特別是來自資深場外交易和機構投資者的交易量,新用戶註冊量也在逐月增長。與上次牛市類似,這表明人們繼續對加密貨幣市場表現出興趣。數字資產交易所MetaComp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白Bo博士表示:「FTX的倒閉無疑對加密貨幣行業產生了廣泛影響,暴露了投資者保護、合規標準和風險治理框架方面的巨大差距,復甦之路仍然漫長。」
然而,他指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為加密貨幣行業制定了一個適當、嚴格和漸進的監管框架,可以在投資者保護和技術創新之間取得平衡。金管局已要求加密貨幣運營商在今年年底前將客戶資產置於法定信託之下,以確保安全保管。此外,當局不允許公司為散戶投資者提供加密貨幣貸款和質押服務。與此同時,金管局正就解決市場誠信風險和禁止不公平交易行為的擬議措施徵求公眾意見。金融科技公司DigiFT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張志浩表示,金管局不僅是為全球加密貨幣行業制定明確監管框架的先驅,而且在促進加密貨幣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方面也表現良好。
佩雷拉表示,新加坡要鞏固其作為全球加密貨幣中心的地位,需要促進負責任的增長,保護投資者,但也要避免過度監管,這「會阻礙合法公司來新加坡,鼓勵他們搬遷,更糟糕的是,會迫使當地投資者轉向無牌和不受監管的實體。」更好的未來情況是,金管局不僅要更仔細地制定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規定,還要針對不同的業務領域制定監管規定。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