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引退的副總理王瑞傑坦言,從政14年來做過最艱難的決定,就是在2018年宣布調高消費稅。他說,這麼做不受歡迎,但對新加坡的未來非常重要。
王瑞傑前天(15日)接受媒體訪問,回顧他的政治生涯時談到,新加坡人口迅速老化,醫療成本持續上升,有必要「未雨綢繆,做好準備」,以建立可持續的財政體系。
儘管至今仍有一些反對聲音,他認為政府還需要加強溝通,讓公眾更了解提高消費稅的重要性。
他強調,大部分消費稅實際上是由高收入者、外國居民及遊客承擔,本地中低收入群體通過各種援助計劃得到回扣,有些人獲得的回扣甚至高於他們實際繳付的消費稅。
他也指出,很多外國人都說,「你們的消費稅這麼低」,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並從國家整體財政和下一代的角度來看待這項政策。
他說,很多國家有很大的債務,「這些債務其實過後還是要還的。接下來誰來還?就是我們的下一代。」
「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不只是口號
王瑞傑在2011年從政後擔任的首個政治職務是教育部長,當時他就提出「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的理念。
如今再談到這個理念,他指出,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對教育的基本信念。他在任內走訪多所學校,發現即使是鄰里學校,也各有特色課程,致力於因材施教。
他強調,教育不應該只是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而應著重「教育全人」,注重學生的興趣與品格發展。
他也坦言,實現「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他很欣慰看到越來越多家長在選校時,會關注課程特色和孩子的興趣發展。
他說,教育改革應該繼續推進,也包括推動在職人士的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也不只是標語。
從政的得與失
談到從政以來最大的滿足感,王瑞傑說,那是親眼見證新加坡在建國60年間取得的進步。「我小時候出自一個很貧寒的家庭,而且不只是我,我的同學家境都不是很好。」
如今,國人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他感到非常欣慰與自豪,我國在國際上的聲譽也值得珍惜。
王瑞傑坦言,從政生涯中的遺憾,就是無法好好陪伴家人。他說,自己有個「很不好的工作習慣」,只要答應了,就會盡責完成。
「在中國,他們有『996』,而我的情況可以說是『12-12-7』。」
他很感謝家人長期的理解與支持,也希望未來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閱讀和聽音樂。

未來是否會當大使或總統為國效力?王瑞傑: 沒想過但如有必要會考慮 (15/05/2025)
人生多長壽都是有限的
王瑞傑在2016年的一場內閣會議上中風,之後逐漸恢復健康。這段經歷提醒了他健康的重要性,也讓他意識到生命有限。
「人生怎樣長壽也是有限的,所以在這個有限的時間,要做第一、更有意義的事;第二、就是要做自己所愛好的一些事。」
王瑞傑透露,他熱愛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最近剛從瑞士旅行回來。他希望未來有時間走訪更多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特殊的一些文化歷史和建築物,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慢慢欣賞這些。」
給第四代領導班子的話
最後,王瑞傑希望第四代領導班子繼續秉持戰略性與長遠思維來處理國家事務。
他表示,新加坡從一個小小的漁村能夠發展到今天的經濟成就,是因為前輩們的努力。
「我希望他們能夠在這個很好的基礎上,為自己、為國家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讓新加坡這個家園更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