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之後,立即宣布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範圍內掀起軒然大波。這意味著,美國將於2026年正式退出世衛組織。屆時,美國將與列支敦斯登成為全球僅有的兩個未加入世衛組織的聯合國成員國。
01 美國退出世衛組織負面影響較大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決策並非毫無預兆。特朗普長期以來對世衛組織持批評態度,早在2020年其第一任期尾聲,他就首次宣布啟動退出世衛組織進程,不過6個月後,繼任者拜登推翻了這一決定。
此次特朗普再度推進退出計劃,不僅指示國務卿執行這一任務,還要求以切實可行的速度暫停向世衛組織轉移任何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或資源,召回並重新分配與世衛組織合作的美國政府人員或承包商,並尋找「可信和透明的」美國和國際合作夥伴來取代世衛組織「先前開展的必要活動」,同時停止了世衛組織成員國多年來一直在進行的疫情協議相關談判。
自行政命令發布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已指示相關工作人員停止與WHO的進一步活動和溝通。美國作為WHO的最大資助者,在過去兩年期預算周期提供了12.8億美元,占所有捐款的16.3%,其資金支持和技術專長的撤出,無疑將給WHO帶來巨大的衝擊。
在財政方面,WHO的資金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儘管近年來WHO對籌資模式進行了改革,會員國同意逐步增加其分攤會費,到2030-2031年兩年期支付其核心預算的50%,但這一改革成果在短期內難以完全抵消美國退出帶來的損失。
在全球衛生事務中,WHO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國際衛生條例》要求各國通過WHO報告可能引起國際關注的疫情,成員國之間藉此分享信息、樣本和技術指導。
一旦美國退出,全球衛生合作的網絡將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美國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技術專長和豐富經驗,是全球衛生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與WHO在調查和應對世界各地疫情方面的合作也將中斷。
02 全球衛生格局或面臨動盪與變革
當下,美國國內的禽流感爆發情況令人擔憂,H5N1禽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牲畜,但已出現幾例人類病例,有人擔心這可能演變成下一次人類大流行。
在這種關鍵時刻,美國退出WHO,無疑讓全球在應對潛在公共衛生危機時少了一份重要力量。此外,美國的退出還會對長期的全球衛生計劃,如根除脊髓灰質炎等,造成嚴重的阻礙。
在國際社會,阿根廷也宣布該國將退出WHO。不過,大多數國家仍清楚地認識到加入WHO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成本,所以不太可能有更多國家跟風退出。
WHO雖需要在可持續融資、治理和決策過程等多個領域進行改革,但近年來也在不斷努力改進,如改變籌資模式,以使其工作更具可持續性和靈活性。

面對美國退出可能帶來的財政缺口,WHO工作人員發起了「一美元,同一個世界」活動,期望通過10億人每人捐出一美元來籌集10億美元。WHO總幹事譚德塞也宣布了一系列削減成本措施,包括凍結招聘和重新評估眾多衛生規劃的優先級,以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
從長遠來看,美國「單打獨鬥」或僅依賴其他形式的雙邊或多邊協議,並不符合其自身的最佳利益。新冠疫情的爆發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無國界」這一事實,全球衛生的相互依存性決定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儘管美國試圖通過加強其全球健康或生物安全平行多邊夥伴關係來彌補退出WHO的影響,但這至少在短期內會削弱WHO的權威和權力。
中國在全球衛生領域的角色也備受關注。2020年4月,美國因對新冠疫情管理的擔憂暫時停止向WHO提供資金時,中國迅速承諾再提供3000萬美元。
然而,中國過去對WHO的繳費一直低於核心預算的3%,且中國更傾向於雙邊援助,如通過「健康絲綢之路」倡議,因此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對WHO的貢獻。
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像新加坡這樣具有戰略意義的小國,卻可以在穩定全球衛生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新加坡除了按比例增加對WHO的貢獻外,還利用自身在公共衛生、治理和生物醫學研究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支持WHO和該地區,積極參與外交接觸,推動旨在提高WHO效率和簡化其官僚機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