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淡濱尼尚育區出現的一個僅有一名選民的投票區,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根據最新出爐的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報告,該 「一人投票區」 所在土地範圍約一半為輕型工業區,另一半包含至少兩個尚未竣工的發展項目,住宅區目前尚未完工。至於為何在這種情況下提前劃定此投票區,導致僅有一名選民的特殊情況,選舉局在回應相關詢問時,未作進一步說明。

淡濱尼尚育區共有 14 個投票區,總選民人數為 2 萬 3802 人。其中,位於淡濱尼的 13 個投票區擁有 2 萬 3801 名選民,而位於東海岸的第 42 投票區卻僅有 1 名選民,這種巨大的數量差異實屬罕見。報告還顯示,除了這個 「一人投票區」 外,荷蘭 — 武吉知馬集選區第 40 投票區僅有 193 名合格選民,楊厝港第 10 投票區有 209 人,同樣選民人數較少。
針對合格選民人數極少(如少於 200 人)的投票區如何影響選舉後勤安排的疑問,選舉局發言人表示,當局會將這些選民安排到鄰近投票區的投票站,以此優化人力和資源配置。查閱以往幾屆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報告發現,2011 年阿裕尼集選區的後港第 10 投票區曾出現完全沒有選民的情況。
在這一輪選區重新劃分後,新加坡國會議席總數從 93 個增加到 97 個,選區數量由 31 個增至 33 個。每個選區又進一步細分為多個投票區,每個投票區都設有獨立投票站。選舉局稱,投票區檢討屬於例行工作,主要基於住宅發展帶來的人口變化進行,且通常與選民登記冊的修訂同步開展,目的是讓選民能夠在更靠近住家的投票站投票,整個過程不會對選區邊界造成影響。
過去 10 年裡,2014 年、2015 年、2017 年、2019 年、2020 年、2023 年以及 2024 年都進行過類似的檢討工作。一般情況下,每個投票站分配的選民人數介於 2000 人至 4000 人。
根據國會選舉法令相關條文,選舉登記官在調整或新設選區時,必須將選區細分為若干投票區,並為每個投票區分配字母代號,同時製作詳細地圖,清晰標示各投票區範圍,並在憲報上公布,告知公眾查閱網上地圖或現場查閱地圖及投票區字母代號的方式。如有需要,官員有權調整投票區劃分,調整後需及時更新地圖並再次公告。
公眾可在選舉局官網查看投票區地圖,也可自行下載列印紙本地圖。這一 「一人投票區」 現象,不僅引發民眾對選舉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討論,也促使人們關注選舉制度在應對特殊情況時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後續相關動態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