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達達利公園的設計靈感來自經典兒童故事《小熊維尼》中的百畝森林,保留了其翠綠和淳樸的自然面貌,希望為訪客帶來獨特的遊園體驗。(海峽時報)
新鎮中的新鎮,公園中的公園
最近有關公園發展的新聞頻頻見報。
介於武吉知馬1號分水渠和金文泰樹林小溪的金文泰自然步道工程,將在今年底展開,包括種植原生植物,預計2025年底完工。
裕廊鎮大會堂公園連道其中兩公里的步道會在這個月啟用,方便公眾通往鐵道走廊和裕廊湖花園。

金文泰自然綠道(Clementi Nature Corridor)效果圖。(聯合早報)
舊裕廊鐵路自然步道第一階段的工程則會在明年初開始,預計2026年底逐步開放。
這些宣布接二連三,不少人期待已久的比達達利公園(Bidadari Park)和阿卡夫湖(Alkaff Lake)終於在9月3日由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主持開幕。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聯合早報)
占地約13公頃的比達達利公園已對公眾開放。
「沿著阿卡夫湖漫步,在空曠草坪上野餐,公眾還能夠遊走林地和山丘觀鳥,感受蝴蝶近距離環繞。」
這段新聞報道中的描述,叫人想起王維的兩句詩:「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由建屋發展局、國家公園局、公用事業局和國家文物局攜手設計的這個新公園位於比達達利新鎮中心地帶,占該新鎮總面積超過10%。
據說,新公園的設計靈感來自經典兒童故事《小熊維尼》中的百畝森林,保留了其翠綠和淳樸的自然面貌,希望為訪客帶來獨特的遊園體驗。

比達達利公園。(聯合早報製圖)
公眾可踏上總長約5.2公里的步道,前往園內的各個區域,例如置身500米長的林間步道,聆聽鑲紅綠啄木鳥鳴聲,以及在80米長、橫跨沼澤地的棧道,觀鳥和看蜻蜓。
公園是這個新鎮的看點,但新鎮更厲害處不為人們所見,公園的下方另有文章。
比達達利住宅區建造了本地首個地下儲水池(Bidadari Underground Service Reservoir),耗資約2700萬元建造,預計今年第三季啟用。繁忙時段可同時為8800戶家庭供水,還能根據供需自動調節儲水和泵水量。
比達達利地下儲水池包括一個水泵站和兩個建於地底下的水箱,分別占地約7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

比達達利地下儲水池。(海峽時報製圖)
這是個什麼概念?
水箱的總容量相當於三個奧林匹克游泳池,最低點距離地面九米深,上方是比達達利公園的一部分;水泵站則建於地面上。
公用局供水(網絡)署副署長邱銀珠指出,我國土地面積小,很難找到合適地點來建造傳統的儲水池,而且建在高地上的儲水池也需要在地底下挖掘很長的輸水管網絡,這會影響到許多已經建好的地下設施
在當局精心打造下,比達達利新鎮無異是新鎮中的新鎮,比達達利公園則是公園中的公園。
它是我國解決用水需求增加和土地空間稀缺的問題的模範生,比達達利公園則為這個模範新鎮錦上添花。這不只是比達達利居民的福氣也是新加坡人的福氣。
今年6月間,公用事業局宣布展開第二個大型太陽能板項目。班丹蓄水池將鋪設大型浮動太陽能光伏系統。預計2028年落成後,所產生的太陽能足以為約1萬6000個四房式組屋單位供電。

班丹蓄水池將安裝55兆峰瓦的大型浮動太陽能光伏系統,每年能減少27千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馬路上少了5800輛汽車。(聯合早報)
2021年登格(Tengeh )蓄水池安裝了60兆峰瓦(MWp)浮動太陽能光伏系統, 為再生能源的開發揭開新的一頁。
浮動太陽能光伏系統將覆蓋班丹蓄水池面積的22%,預計每年能減少27千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馬路上少了5800輛汽車。這是新加坡履行國際承諾,減碳減排的另一項努力,這也是做給其他國家看。
新加坡用自己的思維和方法解決水供和住屋問題,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不遺餘力,多管齊下,保障水供的自給自足,而新鎮也不再只是滿足新加坡人住屋的需求,而是要讓居民感覺是住在公園裡,甚至是在童話世界中。

新加坡的新鎮越來越像「童話世界」。(聯合早報)
就因為新加坡是個彈丸小國,做什麼事都必須一箭雙鵰,一舉數得。
小國受環境所迫發展出自己生存發展的超能量,地面空間不說,地下也被開拓出發展空間。
比達達利新鎮的故事不只是一則《小熊維尼》童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