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起對等關稅的大棒,向全世界宣戰,儘管新加坡與美國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儘管美國對新加坡保持著3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但新加坡依舊沒有倖免,依然被強加10%關稅,這對新加坡來說,難以接受的不只是關稅本身,而是美國對自由貿易體系的破壞和衝擊。那麼我們就聊一下,為何新加坡對自由貿易是如此的依賴,以及這背後的邏輯。
首先,自然資源有限,食品和能源高度依賴進口。
據新加坡食品局(SFA)2023年的報告,新加坡超過90%的食品依賴進口,需要從187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各類食品,而新加坡本地的糧食自給率仍未達到10%,比如本地雞蛋,只滿足全國需求的31.9%,本地蔬菜就相當有限了,僅能滿足3.2%。

能源方面更是如此, 新加坡嚴重缺乏天然能源資源,主要依賴進口天然氣來滿足國內需求。據世界銀行數據,新加坡的能源凈進口占到總能源使用量的97.68%。新加坡約95%的電力來自天然氣發電,2023年新加坡天然氣進口總量為 14763百萬立方米,進口主要來自隔壁的馬來西亞和印尼。
第二,貿易在新加坡經濟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據世界銀行數據,2022年新加坡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占GDP的336.86%,也就是說,也就是說,貿易額是GDP的三倍還要多。可能大家沒有概念,像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例為34.92%,而美國僅為27%。可看得出,新加坡對對外貿易的依存度是極度之高。

上面提到了新加坡進口,那麼新加坡出口商品,都有哪些呢,主要有四類:
1、電子產品與集成電路,占出口總額的約30%,包括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和相關製造設備,新加坡也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和測試中心,許多跨國公司在此設有工廠。
2、石油及石化產品,占出口總額的約20%,包括精鍊石油產品、石油化工原料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擁有先進的煉油和石化產業,工廠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島。
3、化學品與製藥產品,占出口總額的約10%,涵蓋工業化學品、藥品和生物製品,新加坡這些年,正全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吸引了很多國際知名製藥企業在本地投資。
4、機械與運輸設備,占到了出口總額的約15%,包括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通信設備、航空航天零部件等,新加坡在高端製造和精密工程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而新加坡的主要出口市場,主要是:
中國大陸:12.4%;中國香港:11.2%;馬來西亞:10.0%;美國:8.7%;歐盟:7.7%;印度尼西亞:7.2%;中國台灣:4.9%等。可以想像到,隨著貿易戰不斷加劇,對新加坡的出口貿易,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第三,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發展自由港和轉口貿易。
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要衝,是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新加坡港也是全球第二大繁忙的港口,2023年,新加坡港口處理了創紀錄的3901萬個標準箱,超過了2021年創下的紀錄,僅次於中國上海港。

另外,新加坡大量貿易是轉口貿易,所謂轉口貿易,即貨物只是「中轉」不在本地消費,正是因為自由貿易協定和自由港政策的存在,才使得這一點成為可能。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出台,對新加坡轉口貿易會難以避免的衝擊。
第四, 簽訂大量自由貿易協定。
截至2024年,新加坡共簽署了27項雙邊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這就包括: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與美國、中國、歐盟、日本、澳洲等國的雙邊協定。

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可以幫助新加坡企業享有零關稅、優先市場准入和簡化通關等優勢。然而,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正在將自由貿易協定,變成一紙空文。
第五,服務業與跨國公司依賴開放市場。
新加坡的金融、物流、法律、教育、IT等服務業依賴國際客戶與資本流動。截至2023年,約有7000家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其中包括有5700家美國公司,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對吸引這些公司至關重要。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包括新加坡徵收10%的「對等關稅」,儘管新加坡與美國自2004年就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且美國對新加坡長期保持貿易順差,2024年美國對新加坡的商品貿易順差為28億美元,而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則表示,實際順差約為300億美元。

若美國加征的關稅真是對等的,並且是為了針對那些對美貿易存有順差的國家,那不應該向新加坡徵收任何關稅。儘管如此,美國仍向新加坡施加10%的關稅,這是讓新加坡不可理解和難以接受的地方。按黃循財總理的話講,「這不是對朋友應有的行為」。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高度依賴出口的開放型經濟體,雖然10%的關稅相較於其他國家,稅率並不高,但仍可能對新加坡的出口表現產生不利影響。
由於額外的關稅,部分企業可能考慮將生產線遷往美國,以規避關稅成本。這可能導致新加坡本地的就業機會減少,增加失業風險。新加坡的主要出口產品如電子、石化和醫藥產品,將面臨更高的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可能導致出口訂單減少,影響相關產業的發展。

此外,區域供應鏈的複雜性,意味著新加坡可能間接受到更大衝擊,尤其是當其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也面臨更高關稅時,這可能導致整個區域的供應鏈受到干擾,從而間接影響到新加坡。
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表示,他對美國在沒有具體貿易爭議的情況下對新加坡徵收關稅感到失望,雖然根據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有權採取反制措施,但政府選擇不予報復,以避免進一步推高進口成本, 新加坡尋求與美國談判解決。
可以看得出,自由貿易是新加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沒有自由貿易,就沒有新加坡的今天,美國的對等關稅,是對全球自由貿易的巨大傷害,但新加坡作為小國,討價還價的能力極其有限,這是在這個不確定、不安與日益動盪的世界,帶給新加坡的新的挑戰,也能看得到,一個小國的無奈和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