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加坡的气候,很多人的印象应该都是:热带岛国,四季皆夏。
然而最近新加坡的天气却有些反常。
刚刚过去的六月是新加坡十年来降雨量最高的六月,也是新加坡20年来最低温的六月。
根据新加坡气象署7月16日发表的文告,七月最后两周,每天的气温预计将介于24至33摄氏度。而降雨天,最低气温可能低至22摄氏度。

常年生活在新加坡的人最近出门应该都感到了一丝寒意。
而这寒意,不止来自走低的气温,还来自新加坡越来越低的商业气压。

打折、促销、送货上门、加大宣传力度……
新加坡的很多企业已经用尽浑身解数以期在这个疫情带来的商业“寒冬”中艰难地生存下去。
他们还在坚持,然而已有很多企业最终没能挺过来……
01. 躲不过的经济寒冬
世界银行(World Bank)于今年6月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容易做生意的经济体排名,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排行第二。

但由于疫情,全球各国都陷入经济萧条的艰难困境,即便是世界第二适合做生意的新加坡,也不能免俗地陷入了经济的衰退。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于7月14日公布了第二季度经济初步预估数据。
数据显示,新加坡经济萎缩情况远超预期:新加坡第二季度GDP年化季环比下滑41.2%,是新加坡建国以来最大单季度跌幅,创季度GDP降幅纪录。

2020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0.60%。
经济寒冬,初现端倪。
2020年第二季度,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2.6%;环比去年第二季度,经济萎缩41.2%。
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萎缩,使新加坡经济正式陷入技术性衰退。 经济寒冬,正来势汹汹。

贸工部表示,第二季度GDP下滑主要是由于4月7日至6月1日为了遏制疫情传播而实施的“断路器(circuit breaker)”措施,以及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外部需求持续疲软。
新冠疫情冲击正使新加坡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个经济寒冬,谁也躲不过去。
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截至6月1日的数据显示,终止营业的商业实体并未出现大量增加的情况。观察家指出,一般上商家或公司停止营业,还须花上一段时间才会正式从会计与企业管制局的注册中删除。
观察人士认为,本地商家挺过疫情冲击的程度要到下半年才看得出。

然而,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新加坡倒闭的商业实体为4008家;4月,有8663家企业倒闭,比3月多一倍有余,创下近年来新高。
根据以往数据,每一次经济出现危机都会掀起企业倒闭潮。但是SARS期间新加坡同期倒闭数目不到2500家,而金融危机时也少过4000家。
今年,仅仅3-4月两个月时间里,倒闭的企业数量就达到近13000家,已超过2019年整年倒闭商家数量的四分之一。
华侨银行财政研究和策略主管塞莱娜·林说:
“随着新加坡经济重启,我们可以在第三季度看到经济活动适度上升。我们认为第三季度会有些进展,但仍将处于收缩区间。”
这个经济寒冬,可能还要持续很久。
02. 寒冬下,他们说了再见
2020年4月17日,新加坡正式开始实行“断路器”措施,封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大量企业停工、生产停摆、经济停滞。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新加坡政府连续四次出台财政预算案,动用国家储备金520亿新元,累计金额近千亿新元,来帮助企业和员工保生产、保工作。

政府已然是竭尽全力,无奈疫情实在是过于凶猛,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业。
今年4月倒闭的8663商业实体中,403家属于餐饮业。
在新加坡政府的各项防疫管制措施中,禁止堂食的规定对很多餐饮公司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仅在2月到4月之间,新加坡就有529家餐饮公司关闭。
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餐饮饭店,如全盛时期在全岛拥有80间餐馆的连锁餐饮集团Ministry of Food、乌节路威士马广场日本食街、中央商业区经营的Rookery西餐馆等等。

新加坡餐饮业协会(Restaurant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会长陈祖坤声明,断路器措施导致餐饮业的营业额下降了50%-80%。
受影响最大的是高档餐厅。这些餐厅的食物往往十分注重精致和高端,不能提供外卖和送餐服务。断路器措施开始实施后,所有餐饮场所一律禁止堂食,导致这些餐厅基本没办法营业。
另一方面,这些餐厅的选址和装修都非常自成一派,租金成本也很高,入不敷出已成定局,他们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还有很多餐馆是因为获得了政府的津贴和援助,才暂时缓和了经营情况,勉力苦撑,只是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日本餐馆Chi Kinjo在3月28日通过Facebook帖文宣布,他们无法在这次危机中存活下来,因此决定从今晚开始永久结业,并感谢食客一路以来的支持。
“我们和其他餐饮业者一样,(在经营餐馆方面)面对许多问题,但是最后被冠病疫情打倒,而我们也没有任何‘弹药’可以尝试(挽救生意)。”

意大利餐馆La Cantina in Venezia和西餐馆Vista Restaurant and Grill在结业前通过Facebook出售餐具和桌椅,或许也是为了弥补一下损失。

6月8日,在新加坡已经开了16年的老牌餐馆,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御宝南北小馆,宣布永久关闭。

……
你最喜欢的那家餐馆,挺过来了吗?
6月19日,新加坡宣布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恢复堂食。
然而情况的改善只是有限的。
新加坡本地老字号,周杰伦也曾光顾的“发起人肉骨茶”,其45岁的第二代掌舵人蔡正坤为救生意,于7月14日在Facebook发帖求助,指出目前的阶段是创店42年来最艰难的时期,希望顾客前去支持,否则可能因生意无起色而被迫结业。

蔡正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五个月来,店里的营业额下跌超过85%,再继续下去的话,恐面临倒闭。
零售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4月倒闭的8663商业实体中,918家属于零售业。
5月,新加坡的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创纪录的52.1%,跌幅是自1986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

很多大牌零售纷纷关店:然利直(John Little)宣布关闭滨海广场和中峇鲁广场的店面;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也宣布撤出乌节路的先得坊商场;伊势丹(Isetan)百货在乌节路威士马广场经营近30年的零售业务后,宣布将停止这一分店的业务。
同样地,另一个新加坡零售业熟悉的零售品牌美罗(Metro),也宣布将关闭其盛港百货分店,结束该分店12年的营业。

如果说新加坡的零售业和餐饮业好歹只是一部分商家倒闭,还可以保存一定实力,而新加坡的娱乐业面对的是整个行业都将消失的危机。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截至3月底,在会计与企业管制局注册的1800家本地夜店、酒吧、舞厅、迪斯科和卡拉OK场所中,已有45家在今年4月至6月之间永久歇业。

新加坡夜生活娱乐总商会会长Joseph Ong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因为统计局的数据仅包括已经正式开始清偿程序的企业。
“我们看到更多已经裁光员工或开始出售设备的(公司)。它们不会回来了。”
自6月中旬第二阶段解封后,大部分行业都已经开始恢复经营,但是夜店、酒吧、舞厅、KTV等娱乐场所,至今无法营业。它们需要等到第三阶段,允许大量人群聚集的时候,才能重新开始营业。
但到底何时能够开放第三阶段解封,何时能开始营业,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
所有娱乐场所中,受打击最大的是KTV。他们不但不能营业,更难以找到可替代的收入来源,因为疫情期间餐饮执照申请十分困难。

有KTV行业业者表示,已经四个月0收入,政府给予的租金补贴于7月结束。如果还需要继续关闭几个月,而得不到政府的帮助,那整个KTV行业根本无法维系。